【行业热点】好励志!鸡汤文强烈推荐!——一个基层麻醉医生的梦想

8/20/2018

773

8/20/2018 12:00:00 AM

刘春元是第一个站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讲台上的县级医院麻醉医生,通常他们邀请的演讲人,都是国内外的知名麻醉专家。
    10年前,当刘春元背着行李离开医学院、回到老家重庆梁平县当麻醉医生时,他没有想到,他将做的远远超过了一个普通麻醉医生的职务范畴。
初入职场的失望
  2004年,以专业课全年级第八名从医学院毕业的刘春元,为了照顾父母,放弃唾手可得的三甲医院工作机会,选择回老家重庆市梁平县人民医院当一名麻醉医生。
  “我是我们县医院第一个麻醉专业的本科生,刚来医院时很失望。”刘春元坦言,因为他当时实习的医院是广西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条件很好。而这家县医院当时的软硬件条件都很差,一个月手术量130—150台,极少开展全麻手术。
  在这家无论是基础条件、还是设备条件都堪称“一个典型的基层医院”里,刘春元先后通过了职业医师考试和主治医师考试,2011年,他突破重重阻力,去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刘进主委那里进修,成为梁平县人民医院第一个出省进修的医生。
  “当时我们医院的进修一般不派出省,除了进修费用高,还因为县医院跟本地区上级医院关系很好,倾向于把医生送往本地区医院进修。当然跟医生个人意愿也有关系。”刘春元说,“但我还是想着有机会要好好进修,所以去了华西。”
  华西进修的震撼
  2011年3月,刘春元到华西医院开始了为期一年的进修学习。用刘春元自己的话说,这次进修给带给他的震撼不异于“把一个井底之蛙带到了地平线上。”
  这种震撼来源于三个方面:
  第一,华西医院和梁平县人民医院的巨大水平差距。华西医院全麻比例超过95%,术后醒来很快,5到10分钟迅速拔管,而梁平县人民医院全麻病人苏醒几乎都要半个小时,2011年前医院全麻比例仅20%。
  第二,华西医院规范化的管理。所有手术间里、麻醉药品柜里,同一个位置,放着同一样药品。所有手术间里,无论是插管用物,还是其他用物,都有一个很规范化的管理。“做一个全身麻醉比做一个椎管内麻醉还要方便。这是为什么他们愿意做全身麻醉。”

  第三,华西规范化的学习。华西每天早上7:15-7:45是晨课时间,所有实习生、住院医,主治医生等等,都必须参加。通过这种长期的晨课学习,华西把整个科室的年轻医生的水平拉到一个比较平衡的水平。
  学以致用的热情
  带着这种震撼,2012年3月,刘春元结束进修回到梁平县人民医院后,第一件事就是自掏腰包买了投影仪和幕布,给科室讲晨课。第一课就是关于科室的规范化管理,提出“我们的管理很落后,需要一些改变。”他的想法获得了麻醉科主任邓孝奎、护士长李希的大力支持。此后,刘春元开始系统地从四个方面逐步对麻醉科实施改进。
  首先,按照华西的标准及要求完成对麻醉药品、耗材的规范化管理。将每个手术间内麻醉药品柜进行改造:所有的药品柜相同位置放相同药品。手术间内有实施全麻所必须的药品及耗材。确保紧急情况下,5分钟内可以准备好一台全麻用物。
  其次,学习华西医院麻醉科的晨课制度,开始科内培训制度。目前每个星期二为固定学习日。
  第三,推广各种可视化新技术,利用超声科废弃超声艰难开展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穿刺,购买电子视频喉镜,解决了科内大部分未预期困难插管。
  最后,DIY各种市场上难买到的麻醉用物,如:四头带、过床器、移动式微量泵支架等,大大方便了日常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刘春元在当时月收入约1500元的情况下,几乎个人承包了科室改进中需要添置的物料购买,包括那个花去他一月工资的投影仪。“主任倒是让我报账,但基层医院申请过程太长了,报的话可能到现在还没下来呢。再说平时做好事还捐一点呢,为科室做点好事也没有必要这么算。”刘春元笑着说。
  必须承认,刘春元的努力很快有了成果。目前,梁平县人民医院麻醉科无论是设备、人力、技术等方面,都进步了很多。其中麻醉科人员由2005年的7位麻醉医生增加到现在的16位麻醉医生、3位专职麻醉科护士。医院已成为重庆市配备麻醉科最齐备的县级医疗机构;科室月麻醉量500例、手术室外麻醉400例,全麻比例约50%,术后镇痛比率70%;更值得一提的是,麻醉科越来越受到医院领导的重视、外科医生的尊重,医护月奖金比居医院中上水平,无论是地位还是收入,麻醉科人员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重回华西的荣耀
  刘春元在推进科室改造的同时,将改造过程通过图文形式上传到医学网站,得到了广大基层麻醉医生的赞赏,并受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进主委、左云霞主任的关注,2013年1月24日,刘春元受两位主任之邀回华西医院就此做一场演讲。
  站在华西麻醉的讲台上,面对近500名麻醉医护人员,刘春元既激动又紧张,做了一场20多分钟的“基层麻醉科建设的几点思考”主题报告,介绍他如何将华西医院的管理和晨课制度带回县医院。
  “刘春元这个医生有全局观,人很实在,不仅把华西的先进制度带回自己的科室,更难得的是,心里想到更多的基层麻醉医生,要给他们传播更先进的知识,这样的医生很难得。”刘进主委如此评价刘春元。据悉,通常华西医院麻醉科邀请的演讲人,都是国内外的知名麻醉专家,刘春元是第一个站在华西讲台上的县级医院麻醉医生。
  那次演讲结束以后,很多在华西进修的医生都找到刘春元,讨教怎么才能把在华西学到的东西带到自己的科室。同行的询问,以及在华西做演讲的经历,让刘春元开始相信:原来基层麻醉医生也是可以做一些事情的。
  投身麻醉医生继续教育事业
  或许,对如今的刘春元来说,麻醉医生这个身份远不如麻醉医生继续教育平台缔造者来得贴切。
  经过华西演讲的激励和反思,刘春元开始思考基层麻醉医生的继续教育问题。“我自己是基层麻醉医生,我能体会到基层医生的痛苦——有学习的欲望,却没有好的学习途径和方法。”刘春元决定,要投入到针对全国基层麻醉医生的继续教育事业中。
  凭借个人对互联网的熟稔,及其他麻醉医生的支持,刘春元与有着共同志向的麻醉医生,在2013年6月23日正式启动基层麻醉大讲堂项目,并通过相关的麻醉医生QQ群开始首期推广。
  “麻醉大讲堂是国内第一个永久免费的公益性教育课堂,主要是邀请国内外麻醉学界大专家,通过YY免费软件,面向基层麻醉医生讲课。”刘春元对《医学界》介绍。他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讲课的情形——一个星期天的晚上8:30,由他自己做主讲人,讲了一堂《基层麻醉医生如何制作PPT?》。
  “选这个题目有两层意思,首先,第一讲我不想选很专业的内容;其次,我们很多麻醉医生确实不会做PPT,而这个技能在职场中也非常重要。”刘春元说,当时共有八九十人进入YY来听课,“比预料中还多了一二十个。”他很兴奋地说。
  从此,每到星期天晚上8:30,便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基层麻醉医生坐到电脑前,通过YY语音这个工具,盯着屏幕上的麻醉专家,听专家讲解麻醉学的治疗新进展和理念。通常是8点半开讲,讲课一小时后,休息5分钟,然后再进入历时一小时的问答讨论环节,整堂课耗时逾2小时。对广大学习无门的基层麻醉医生来说,这两小时几乎是他们开阔专业视野、提高个人业务技能的唯一渠道。
  截止2014年11月9号,除去春节、全国麻醉年会和国庆节修课外,麻醉大讲堂坚持按时开讲,至今讲课66期,参与人数到从第一讲的八九十人到现在四五百人,总参与人次已超18000人。
  为了把讲课内容与临床实际联系起来,充分调动基层医生的参与热情,今年6月30日,刘春元协同热衷医生继续教育的其他70位管理员,在麻醉大讲堂之外,又成立了麻醉小讲堂,每周四晚上八点半邀请基层麻醉医生结合日常工作,分享临床工作中的疑惑、经验和技巧。截至发稿前,小讲堂已完成22期,目前每期参与者增加到400人左右,总参与人次逾4800。
  除此之外,刘春元还与其他70位管理员,创办基层麻醉网,建立了覆盖全国麻醉医生的QQ群,搭上所有业余时间不说,每年刘春元和网站架构师谈宗明医生还得个人出4000余元来维持网站等。
  如今的刘春元总是感叹时间不够用,挤不出时间给家庭,好在身为法官的妻子对他很支持,“他是个有理想的人,我支持他,但我们的儿子已经四岁,需要父亲的引导和陪伴,所以只要他每晚留半小时给儿子就行了。”刘春元的妻子程塬告诉《医学界》。
  花时间,耗精力,没利润,倒贴钱……刘春元为何要做这事?
  “不仅因为我们基层麻醉医生要提高个人技术,更因为我们服务的都是没钱的基层老百姓,他们无法享受到更高级医院提供的舒适的医疗服务,如果我们再不提高技术,这些老百姓就更可怜了。”刘春元说。

 

版权所有 ©2018 智医创工具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4871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