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热点】深圳:公共卫生服务惠及全市居民

8/20/2018

784

8/20/2018 12:00:00 AM

源文件发表时间:2013年12月25日

家庭医生开展儿童健康管理服务。
600多个疫苗接种点遍布全市,方便市民就近接种
居民在家门口的社康中心就可以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各项免费公共卫生服务,今年全市社康中心公共卫生服务量达到1483.8万人次。
计生部门进行优生优育宣传
 
    加大政府投入,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这是本轮医改最大的亮点。新医改方案中着重提出了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在深圳,无论是否深户,只要是在深常住的居民,都可以享受政府提供的29项免费公共卫生服务,无论从项目和人均服务经费上,深圳都远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
    深圳的公共卫生工作整体处于国内一流水平,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全国领先,反映妇幼保健的两大指标: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为5.32/10万和3.01‰,都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全市平均期望寿命提升到78.3岁;全市健康水平稳步提高。全市所有行政区均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和国家级“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区”。全市共有7家社康中心为国家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公平可及的均等化公共卫生服务,为市民筑起了健康防护网。政府通过实行预防为主的公共服务策略,提高市民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减少患上疾病的几率,得到“尽量不得病,平时少得病,有病少重病”的切实实惠。
1、公共卫生网络健全公平可及
 
    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快速发展,市级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相继成立并不断发展壮大,各级专业机构基础设施、仪器配备、人员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形成了市区两级架构、三级管理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实施市级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区级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各级医院防保科和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三级管理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公共卫生服务网络。
各级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医疗机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间分工明确、运转畅顺、联动有力。全市609间社区健康服务中心、625个社区生育文化中心充分发挥网底作用,便民高效地为市民提供各类公共卫生服务。
无论是户籍人口还是流动人口,我市在公共卫生服务的提供上,实行同等服务、同等标准、同等保障、同等考核的“四个同等”,确保服务公平性。
    从2010年起政府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每位常住居民(户籍和流动人口)40元。政府“埋单”为居民免费提供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卫生监督协管、中医药健康管理、结核病防治、麻风病防治、艾滋病防治、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干预项目、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等公共卫生服务。
2013年,全市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公共卫生服务量达到1483.8万人次,共建立规范化电子居民健康档案1336万份,管理孕产妇29.6万人,孕期保健及产后访视56.6万人次,484家社康中心是预防接种规范化门诊,完成预防接种576.6万人次,为49.7万名3岁以下儿童提供保健系统管理95.6万人次,为65岁以上老年人19万人提供体检及健康指导,登记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残疾人等患者共32.6万,238家社康中心设立计生服务室,提供计划生育服务72.9万人次。
通过第三方的调查,2013年我市公共卫生服务总体满意度为82%,表明大部分市民认可我市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
2、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全国领先
 
    非典、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7N9……在一次又一次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成功应对中,市民对深圳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充满信心。
近年来,我市疾控实验室检测能力显著提升。市疾控中心共有15类528项检测项目通过实验室认可,16类539项检测项目通过广东省计量认证。根据卫生部颁布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绩效评估标准,深圳市CDC开展检验项目的达标率为92.0%,各区疾控中心达标率均大于85%。目前,我市疾控机构建立了各类传染病病原体的分离鉴定及参比检测体系,具备新发和再发传染病病原体溯源技术、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检测、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检测评价、二恶英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检测、毒理学检测与安全性评价能力。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高。全市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有比较成熟的信息报告和预测预警机制、分级响应机制、快速反应机制。
健康危害因素防控能力不断提高。全市各区均纳入深圳市饮用水卫生监测网络;建立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网络,覆盖全市447家社康中心;完善深圳学生健康监测信息系统,逐步成熟并推广到全市456间中小学校。
全市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由1980年的2170/10万,逐步下降至2012年的221/10万;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的较高水平;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降到0.16%;艾滋病快速上升的势头得到遏制。
3、“慢非传”防控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我市是全国唯一的所辖行政区都是“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的城市,建立起了“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专业机构支撑、全社会参与”的慢性非传染病防控格局。“慢非传”防控水平居全国前列。
    深圳创新建立的防-治-管相结合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模式,得到了国家卫计委的充分肯定和认可。截至2013年9月,全市管理高血压患者222,810例,糖尿病患者72,990例,高血压规范管理率25.0%,糖尿病规范管理率21.9%。
慢性传染性疾病防控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实现了结核病控制策略的全人口覆盖,结核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据推算,2001年-2010年,共计减少死亡人数8503人,避免1.37万例新发肺结核病人的产生,产生社会经济效益202.45亿元,成本效益比为每投入1元,可产生135元的社会经济效益。
    在全国率先实施预防与控制梅毒母婴传播策略,我市先天梅毒发病率从2002年的109.31/10万活产数下降到2012年的9.4/10万活产数,控制效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共避免了20394个DALY(伤残调整寿命年)的损失,成本效益比为每投入1元,即可获得44元的社会经济效益。
    开展了“深圳市流动人口中发现疑似麻风病人”项目,将暂住及流动人员的麻风病人列入常住人口的管理模式,在全国率先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全人口管理,目前我市麻风病患病率维持在0.5/10万以下;常住人口的麻风病流行已得到明显控制,较好地巩固了“基本消灭麻风病”的防治成果。
4、精神卫生实施一体化服务
 
   深圳的精神卫生工作有很多创新之举。
   对于重性精神病人,我市实施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我市组建了由精神科医生、护士、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社区专干、民警、患者家属等组成的服务团队,开展重性精神病人的诊断复核、风险评估、登记建档、定期访视、应急处置等工作,实现了精神疾病医院社区一体化服务无缝衔接,不断完善院前预防院中治疗院后康复服务模式,最大限度地满足精神疾病患者及家属需求。
   我市还在全国率先开展“心理卫生进社区”项目试点工作,组织培育了“七好”( 组织管理好、健康教育好、病人管理好、双向转诊好、社区康复好、预防控制好、心理咨询好)示范社康中心120家,社区居民心理保健意识和知识水平不断提高。
    创新企业心理健康服务模式。我市以富士康科技集团、中兴通讯有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等21家大型企业为试点,建立“企业-社康服务中心-精神卫生防治机构”联动工作机制,增强了企业员工自我保健能力。
         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也建立起来。我市成立了深圳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组建心理危机干预团队,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围绕心理卫生服务重点人群,开展针对外来劳务工、青少年学生、老年人、孕产妇等心理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我市也被列为卫生部定为“心理健康指导试点”城市之一。
5、居民健康素养明显提高
 
    在健康教育上,我市已形成了由电视、电台、报刊、网站、热线、公益车、长廊、大课堂、健康教育基地以及公共场所的健康教育设施构成的立体传播平台,建立了市级中心数据库。
学校、企业、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广泛开展。目前我市健康促进学校达87所,创建成功的学校明显改善了学校健康环境,提高了健康服务水平,学生的肥胖、营养不良、近视和龋齿等常见病得到有效控制;共有健康社区33个,示范点社区健康环境不断得到改善,社区健康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健康素养逐渐提升; 共有健康促进企业7家,1个省级“农民工健康促进行动”示范街道,2个省级候选示范街道,提高了农民工的健康自我保护技能。
优生惠民工程全面启动
9万多育龄群众享受免费婚前及孕前检查
    以免费婚前及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为核心的优生惠民工程是市政府今年111项民生实事之一,也是我市今年力推的新增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市卫计委充分发挥全市卫生、计生的资源优势,依托医疗卫生、人口计生技术服务网络,全面推进优生健康惠民工程,将这件民生实事切实办好,让更多的育龄群众从中受益。
    2013年初,我市全面铺开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截至12月23日,我市共有93686人完成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及风险评估,其中流动人口完成72287人。通过检查全市发现甲状腺功能检测异常5743人,肝功能检测异常5868人,肾功能检测异常6640人;确诊梅毒52人,艾滋病11人,淋病14人。以上人群均给予的相关的咨询、确诊、治疗或转诊。
    孕前地中海贫血干预项目也已启动。2013年4月中旬市人口计生科研所通过了省卫生厅组织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PCR)实验室专家认证,并全面开展包括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等各项实验室检测工作。截至11月底,市人口计生科研所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共接收各区送检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中发现的地贫筛查指标异常、符合免费地贫基因诊断的标本175对(350人)。确诊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264人。确诊夫妻为同型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73对。对这些确诊的夫妇进行了遗传咨询,防止重症地贫儿出生。
    生殖健康筛查示范项目也已铺开。各区为符合条件的已婚育龄妇女提供免费宫颈癌和乳腺癌早期筛查服务。1-9月份全市共完成免费宫颈癌及乳腺癌筛查73245人次,确诊乳腺癌、宫颈癌16人。所有患者都进行了咨询、治疗或转诊。
    计划生育避孕药具工作成效显著。2013年我市全面深化药具发放网络建设。目前全市有各类药具发放网点2600余个,平均每个社区有3个发放网点。今年,我市全面推进智能药具发放机的使用工作。凡年满18周岁-60周岁的群众均可凭本人第二代身份证在智能药具发放机上自助领取免费安全套等避孕药具。截至12月10日, 500台智能药具发放机的安装工作已经全部完成。全市通过智能药具发放机领取免费避孕药具的人数10万人次,发放安全套等避孕药具10万盒。深圳市计划生育药具管理信息系统已经完成建设并在福田区投入试运行。数字化、智能化、人性化的深圳市计划生育药具免费发放服务体系已经初见成效。
9成社康中心开展 家庭医生服
老人、慢病患者等重点人群覆盖率达到42.6%
    家庭医生服务也是今年市政府111件民生实事之一,政府承诺,今年实施家庭医生服务的社康中心覆盖率要达到60%。记者从市卫计委获悉,目前我市9成社康中心都开展了家庭医生服务,已经超额完成了任务。
家庭医生责任制是以家庭医生为责任主体、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为技术依托、社区居民及其家庭的健康管理为工作内容、建立契约关系为服务形式的新型医疗保健服务模式。家庭医生服务的主旨是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以连续性、协调性、可及性、综合性为特征的长期负责式照顾。
    2009年为了实现社区卫生服务向契约式、主动式服务模式转变以及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市卫生计生委开始实施家庭医生责任制项目试点。
    2009年7月,市卫计委印发《深圳市实施家庭医生责任制项目试点方案》及其《项目工作手册》;2012年7月该委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发布《深圳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家庭病床管理办法(试行)》;2013年该委在总结前期试点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相关规范,印发《深圳市实施家庭医生责任制项目工作方案》及修订工作指南,明确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服务流程,建立全市全面实施家庭医生责任制工作的培训、报表、例会、考核等工作机制,为全面开展家庭医生责任制工作奠定基础。
为了保证服务的质量,我市严格的家庭医生准入认定与培训,对家庭医生的资质进行审核和公示。并把对家庭医生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满意度的考核评价纳入社区卫生服务年度整体管理评估,从项目组织及经费保障、服务人员资质及培训、落实服务内容、签约服务量、信息公示和宣传等方面予以规范和考核。
    同时,根据我市居民的人群结构和健康需求,明确现阶段家庭医生服务的目标人群以社区常住居民中的老年人、儿童、孕产妇、慢性病患者、残疾人等有健康管理需求的重点人群为主,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把家庭医生服务的技术规范纳入到重点人群的基本公卫项目的服务流程中落实。
   4年多来,家庭医生责任制试点的社区从2009年的53家发展到目前的549家。目前,全市一共有2024名家庭医生,累计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23.2万户家庭、70.4万名居民,提供家庭医生服务245万人次,家庭医生服务重点人群覆盖率为42.6%。

 

版权所有 ©2018 智医创工具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4871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