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医学科技创新中心” ,“上海卫生研究院”或为空中枢纽——记上海市医学会医学科研管理专科分会第七届委员会扩大会议

8/21/2018

1118

8/21/2018 12:00:00 AM

铸造“医学科技创新中心” ,“上海卫生研究院”或为空中枢纽
——记上海市医学会医学科研管理专科分会第七届委员会扩大会议
供稿:社区卫生科研公共服务平台
撰文:沈福来

2015年6月24日下午两点,上海市医学会医学科研管理专科分会第七届委员会扩大会议在浦南医院东院科学会堂准时召开,本市各市级医疗机构与各区县卫生系统科教条线分管领导及负责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由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卫计委”)科教处王剑萍副处长主持,议 程在“扩大卫生系统科教网络、加强科教体系引领功能”的班组会议基础上,由市卫计委科教处张勘处长做“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医学科创中心—上海医学科研 机构现状分析与未来发展”的专题报告。
谈到“医学科技创新中心”,无不要回顾上海市力创“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大背景:2014524号,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调研时,对上海提出明确期望:“上海要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上海要牢牢把握世界科技进步的大方向,全球产业变革的大趋势,聚集人才的大举措,要在科技创新和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头,走到世界的前面。”2015225日, 韩正市委书记正式部署市委一号课题“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卫生体系作为保障城市居民健康的基础和城市发展的关 键支撑,在“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背景下,提出“医学科技创新中心”是卫生系统科教体系对“全面科技创新”的有力回应。

张勘在报告中提出,建设“医学科技创新中心”,首先是为“全球科创中心”的实现保驾护航,健康作为城市最大的生产力,是民生的专注点,经济的增长点,更决定着科技的制高点,构建健康上海,医学义不容辞、任重道远;其次,医学与医疗作为上海 “全球科创中心”整体版图中的重要版块,具有较好的基础,提出“医学科技创新中心”,将加快医学版块对整体目标的贡献与实现。

张勘提到,已在2014年12月, 市卫计委肖泽萍副主任就在为“十三五”规划以及上海建设亚洲医学中心城市的相关问题向上海市各医学院校及其附属医院开展专题调研,张勘指出,建设亚洲医学 中心城市的卫生目标与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整体目标完全一致,且前者为后者做了充分准备,打下良好基础。而建设亚洲医学中心城市的最终目标“谈到医学,想到 上海,说起看病,想到上海,服务本城市居民,吸引海内外病人”,进一步地,又以“医学科技创新中心”的建立与实现为基础。足可见“科技创新”,已经从国家战略、城市战略、行业战略以及产业战略,各层面深入人心,并成为各级领导人的发展要务与首要目标。
张勘指出,在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科创中心背景下,藉由“医学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实现生 命科技与临床医学“国内领先、亚洲一流、国际先进”的水平,既是必然选择、也是必由之路、定是必定结果,“医学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将从“结构、过程、结 果”全程保障领域目标和整体目标的实现。
 之后,张勘重点分析了上海建设“医学科技创新中心”的基础优势,也全面客观分析了目前尚存的不足。建国至今,上海市已建设64家市级医学科研机构,规模从研究室,到研究中心,到研究所,级别从市级重点实验室,到部级重点实验室,到国家重点实验室,形成不同层次和不同梯队,其中有35个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临床医学中心。在机构成长和项目推进过程中,科教始终保持“人才与学科”“双建”战略计划,如今,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人才高地已逐渐形成,现有两院院士28位,最高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名(吴孟超院士,王振义院士,全国医学界仅3位获此殊荣);学科上,上海市医学院校全国前十中,有3所列入,教育部一级学科中,2个名列第一,5个名列第二,3个名列第三,30个最佳专科榜上,8个名列第一,13个名列第二,6个名列第三。“双建”计划的具体产出上,上海市医学科技成果在6个五年计划中,拾级而上,从七五中期的13.6%上升到十二五中期的29.6%(指 所获国家科技奖占全国卫生系统份额比)。这些人才与学科的发展又反过来推动了研究机构的发展与学科的国际影响力,其中,上海血液研究所(王振义、陈竺、陈 赛娟三院士领衔),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宁光领衔),上海胰腺疾病研究所(李兆申领衔),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曾溢滔院士和曾凡一领衔),上海肿瘤研究所(顾建人、杨胜利、王红阳三院士领衔),这些研究所在标本库的建立、临床技术的创新突破、学术成果的发表、国际规范指南的制定参与、科技成果的保护转化上做出了优秀榜样,推动了上海市乃至中国在该领域的发展与贡献。
然而,发展越将进入快车道,各层面的问题也就越加明显地阻碍其前进,当前,已然到了必须 基于协同增效、整体最优原则,不遗余力地从顶层设计、资源汇通、优势整合、集成发展层面,充分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张勘指出,目前影响“医学科技创新快 速发展”的原因有三,一是医学科研机构与依托单位紧密融合不够,二是“创新与转化、整合与协同”机制发挥不充分,三是科研投入不足与效率低下并存,总的来 说,缺乏一个强有力的、能够整体统筹、充分调度、深谙科学管理、洞察现实需求与学科基础、并基于“需求与基础”对未来方向做出精准判断和战略规划的管理者 与协调者,张勘指出,这绝非一人或一处室之举可以充当和实现,而应该是一个平台,这个平台将是所有科研机构的塔基,可紧密依托于医疗卫生机构,与重要领域紧密结合,通过洞察分析,精准定位,有效提升临床科研与学科水平,并对接科 技服务与资本市场,加强转化与现实应用,这样一个医学科技创新平台,将能够从根本上推进医学科技进步,并有望大幅提升卫生领域的成本效果、效益和效用。
 
   这样一个平台,到底如何具体化,如何真正落地?张勘处长指出,并非难以实现,且有很好的榜样可对标。“上海卫生研究院”张勘说道,“应该是这个问题的可选和优选答案”。
 
    张勘认为,组建“上海卫生研究院”,有利于集中力量,发挥优势,联合攻关;有利于优化布 局,突出重点,实现跨越式发展;有利于提升核心竞争力,扩大上海医学科创的国际影响力,通过发挥“创新与转化、集成与协同”的整体优势,实现“打造亚洲医 学科创中心,提供优质高效管理支撑”的目标。张勘进一步地描绘了上海卫生研究院的组织与功能框架图(如图1),并特别强调,上海卫生研究院,究其本质,是一个资源集成者和组织协调引领者,以引领和组织服务于学科、机构及科学家来加快探索、提升效率、快速反应、灵活转身,争取最大的卫生资源投入产出。 
图1 上海卫生研究院组织及功能框架图
因此,张勘进一步提出上海卫生研究院“虚实结合”的构成,虚体部分包括临床研究中心、转化医学中心、重点医学实验室、医学科研机构,实体中心包括项目管理中心、科技支撑平台、国际合作中心、行政管理中心,并充分参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的机构运行机制和借鉴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Institut National de la Sante et de la Recherche Medicale,INSERM)的人员管理机制。在定位与运行机制上,上海卫生研究院应是提升临床科研水平和学科综合实力的重要平台;要紧跟国际前沿,结合学科优势,这是战略定位的关键;要重视学科交叉融 合,这是生存发展的基础;要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植厚创新土壤,这是永续经营的关键;在人员管理机制上,医学科研机构与依托单位,要实现“依托”与“相对 独立”的良性互动。通过“虚实结合,增量投入,分类指导,绩效管理”,良好运行上海卫生研究院,以作为上海医学科技创新中心的落地形式与外显方式,切实助 力于上海全球科创中心目标的实现(如图2)。
图2 上海卫生研究院功能结构

谈到上海卫生研究院实现的可能性,张勘处长指出,仍需要不断沟通、协调,甚至游说,但是,一旦上海卫生研究院的本质与定位被充分理解和统一认知,上海卫生研究院的实现还是非常指日可待的。

针对张勘处长的精彩报告,在提问环节,浦东新区卫生计生委员会中医与科教处郁东海处长提 出了区县卫生科教发展遭遇的瓶颈,一、区县如何从内部孵化研究机构与实验室,通过区县帮扶最终能达到市级水准,成为市级研究机构和实验室?二、区县如何使 用目前市级所形成的科研公共服务平台?
 张勘处长建议到,浦东是块福地与沃土,要 善于利用好区域内的优势资源,如张江的药谷、软件园,浦东的自贸区、大学,只要是区域内的资源,都要敢于跨界思考、识别和充分利用;针对区县科研孵化,张 勘处长在方向上给出了经验建议,要从自己在做的、能做的、擅长的入手,比如先进适宜技术的筛选评估和推广应用就可以做,可以从中医入手。不是只有发明、发 现才能创造成就,把成果推广做实做透到落地改善现实实践,也能获奖,获成果推广奖,科技奖项的设置是多层次的,就是鼓励各位研究者与科管者,要从研究成果 到现实应用的每一个环节,去积极发现,引领和落地。
东道主浦南医院刘卫民院长则提出,上海卫生研究院的概念提出来非常好,它的功能定位也令 大家很期待,但是如何能够一直持续下去,有什么明确的对策和方案?其次,上海卫生研究院中,都是大牌院士集中,院士之间的沟通是否会有无形阻力,如何保障 他们的良好互动?同时其他的,像我们这些机构,如何让大家也都有机会参与其中?
张勘处长回应到,关于研究院的内部运行方式,参考美国NIH模式,所有已进入研究院的成员,在项目的分配上,不得超过总量的50%, 其次,在人员的准入与管理上,采用法国模式,开始是自由充分地发包项目,愿意接的就进来,之后在做的过程中,尝到甜头、获得实在的益处再进入成为组织成 员,要明确的是,上海卫生研究院是一个联合融合的平台,里面的每一个院士也好,大牛也好,都秉承一个原则,不求为我有,但求为我所用,同时这个院士标识, 只是初步设定的准入标准,只要是优秀的人才,理应对他们都欢迎和开放。
徐汇区卫生计生委员会朱福副主任进一步问道,上海卫生研究院的建立确实很好,但作为政府 办的机构,如何做到去行政化和官僚化,真正提供服务?其次,是否可以引入社会资金?其三,基层是否能参与,如何参与?张勘处长回应到,这又要回到上海卫生 研究院的定位和本质上,上海卫生研究院秉承的原则是“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秉承这样的原则,社会资金当然能进入,政府的协调管理要发挥其定位的作 用,同时对不同类型机构,设置不同项目。
现场对于上海卫生研究院的讨论积极,会议结束后,仍有同道在就此问题与张勘处长探讨。
从张勘处长的分析来看,上海卫生研究院, 旧瓶装新酒也好,新平台也好,新机构也好,从根本上来说,它是国家战略与地方战略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出现的产物,更准确地说,是亟需达成和实现的功 能,其背后是对断裂的融合、垄断的打破、优势的集成和资源的共享,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国医学才能快速发展,各方管理才能获得更大收益,我们才能真正步 入科学治理、科技创新的强医、强市、强国新时代。
铸造“医学科技创新中心” ,“上海卫生研究院”或为其空中枢纽或落地方式,一起期待它的出现!
 
会议地点:上海市 浦南医院
会议时间:2015-06-24
会议评论:

时间

地点

科室

会议内容

联系电话

版权所有 ©2018 智医创工具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48712号-4

* 您的姓名:
职务:
单位名称:
联系邮箱:
*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