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量表(杨东等编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量表(adolescent students' alienation scale, ASAS)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量表是一个自评量表,可以团体施测。包括社会疏离感、人际疏离感和环境疏离感3个因素,各个因素又分别由几个维度组成。
社会疏离感下面包括了 4个维度:无意义感、自我疏离感、压迫约束感和不可控制感;人际疏离感下面又包括了孤独感、亲人疏离感和社会孤立感3个维度;环境疏离感包括了自然疏离感和生活环境疏离感2个维度。
指导语
下列语句是人们的一些体验,对每项描述,看是否符合您的真实感受,在数字下面 用“"”画出来(数字只是代号,不表示任何含义).
举例如下:“我感到人生没有什么意义”
如果你认为完全符合自己现在的感受,就在“7”下面打
如果你认为有点符合,就在“5” 下面打
如果你认为完全不符合现在的感受,就在“1”下面打
完全符合7,比较符合6,有点符合5,不确定4,有点不符合3,比较不符合2,完全不符合1
题目(答案请写在答卷纸上)。
(1) 我感到自己孤独一人。
(2) 每天紧张的生活使我够到苦闷.
(3) 我觉得自己和大自然之间有种疏远的感觉。
(4) 我的思想观念和许多人的思想观念不一致.
(5) 遇到麻烦时,我无法依靠他人给予支持和帮助?
(6) 我时常体验到有种无能为力感。
(7) 我有一种讨厌自己的嫌弃感。
(8) 我觉得生活在一个自己不满意的社会中。
(9) 我感到生活在远离大自然的环境中。
(10) 我感到周围的人像陌生人一样。
(11) 我的理想和意愿与现实不一致。
* (12) 我没有空虚的感觉。
* (13) 我对目前的生活感到满意。
* (14) 我喜欢我自己。
(15) 即使与朋友在一起,我也经常感到孤独寂寞。
(16) 我经常感到不得不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
* (17)我感到生活在比较令人满意的社会中。
* (18)我感到与周围的人很亲近。
(19) 我感到被什么东西束缚了自由。
* (20)我对自己持肯定的态度。
(21) 朝夕万变、世事无常,我不能把握。
* (22) 我感到与亲人之间的感情很亲近。
(23) 我感到大自然离我的生活环境越来越远了。
(24) 我感到和他人之间有距离。
* (25) 我感到自己是一个不错的人。
(26) 我对他人失去了兴趣,而且不关心他们。
(27) 我有一种被什么东西逼迫的感觉。
(28) 我感到自己不能溶入到周围的环境中。
(29) 我总感到自己对许多事情不能控制。
(30) 我觉得自己的生活缺乏充实感。
(31) 我总觉得自己是一个失败者。
(32) 现在的各种思想那么多,我无法确定该信奉哪一个。
* (33) 我感到和朋友之间的关系很亲近。
* (34) 总的来说,我对自己感到满意。
(35) 我时常体验到一种紧张压迫感。
(36) 我感到自己不能溶入到朋友的圈子中去。
(37) 我对许多事情感到无能为力。
(38) 我感觉自己的生活漫无目标。
(39) 校园昔日的宁静和优美已经离我们远去了.
(40) 如今的世态变化太快,使我在选择要遵循什么准则时经常遇到困难。
(41) 我感到自己和自己有种疏远的感觉。
(42) 我感到我的周围缺乏大自然宁静、清新的气息。
(43) 遇到麻烦时,我无法依靠集体或组织给予道义上的支持和帮助。
(44) 我感到自己的思想压力很大。
(45) 我对目前的生活感到不满意。
(46) 我有使自己的生活环境尽量靠近自然的强烈愿望.
(47) 我有一种空虚的感觉。
(48) 我感到和亲人之间有种疏远感。
(49) 拥挤的人群和喧嚣的环境使我想远离城市。
(50) 相对来说,我的生活是单调无味的。
(51) 我有想离开寝室单独居住的强烈愿望。
(52) 我觉得家人并不像我希望的那样与我亲近.
【概述】
国外已经对疏离感(alienation)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国内除翻译为疏离感并进行了简单的解释外,研究非常少。
在我国,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社会的巨大变动,物质的不断丰富,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人与自然的严重脱节等,为疏离感的产生提供了广泛的社会环境。特别是青少年,由于强烈地意识到自己的各种欲求,如果欲求受到来自社会、学校、家庭和朋友的阻碍,就特别容易产生不满情绪和矛盾。 因此,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疏离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综合国内外各学科,特别是心理学中对疏离感的定义,并根据研究实际情况,
从主体与不同客体之间产生的不同疏离感的研究角度出发,作者对疏离感的定义 是:个体与周围的人、社会、自然以及自己等各种关系网络之间,由于正常的关系发 生疏远,甚至被客体支配、控制,从而使个体产生了社会孤立感、不可控制感、无意
义感、压迫拘束感、自我疏离感等消极情感。
疏离感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疏离感的原始含义,主要是指由于主体与 客体之间的疏远、脱离和不和谐等而产生的一些消极情感,
第二层含义是疏离感扩展和转化以后的含义,包括转让、异化、分离、让异己的力量统治、让别人支配等,其产生的基础还是与客体之间的疏远、脱离和不和谐。
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量表(adolescent
students' alienation scale, ASAS)包括社会疏离感、人际疏离感和环境疏离感3个因素,各个因素又分别由几个维度组成。
社会疏离感下面包括了 4个维度:无意义感、自我疏离感、压迫约束感和不可控制感;人际疏离感下面又包括了孤独感、亲人疏离感和社会孤立感3个维度;环境疏离感包括了自然疏离感和生活环境疏离感2个维度。
【内容及实施方法】
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量表是一个自评量表,可以团体施测。
该量表包括无意义感、自我疏离感、压迫拘束感、不可控制感、孤独感、亲人疏离感、社会孤立感、自然疏离感和生活环境疏离感这9个维度,共46个项目。
为了增加问卷的可信度,加入
了 3对(6道)测谎题,用以作为剔除无效问卷的参考标准,最后形成的问卷共52个
项目。
采用七点评分方法,即“完全符合”记7分,“比较符合”记6分,“有点符合”
记5分,“不确定”记4分,“有点不符合”记3分,“比较不符合”记2分,“完全不符
合”记1分。
【测量学指标】
信度:
该研究用3对测谎题来鉴别学生是否按自己正确的意愿作答,并以被试是否有两道以上的测谎题的作答不一致(分数之间相差3分)作为剔除废卷的标准。
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重测信度、分半信度的系数都比较高,具体来看,问卷的同质性系数是0. 92;重测信度是0. 47(间隔3个月到半年);分半信度是0. 89。
说明该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
内容效度:
本问卷的项目来源于文献综述和开放式问卷调查整理后的结果,并
对师生进行了个别访谈,征求了部分专家的意见,从而保证了问卷的项目能反映当 前青少年学生疏离感的实际情况。
而且,在正式问卷形成的过程中,我们还做了一 次小样本施测,并请教师、专家对问卷的项目进行多次审查、修改,因此,问卷应该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
构想效度:
本研究选取了部分学生为被试,用国外疏离感量(lessor R&
Jessor S.1977)和UCLA孤独量表(第3版,1988)作为效标,计算出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以考察本量表的聚敛效度和区分效度。
根据研究的结果可知,量表之间的相关都是中等以上,并且相关系数都达到显著水平。
【结果分析与应用情况】
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量表在进行计分时,首先要把反向记分的题目先转换为正
向记分。
在后面附录的问卷中,题项前面有“ * ”号的就表示该题是反向记分,要先把分数转换过来。转换的规则是:1分换为7分,2分换为6,3分换为5分,4分不 变,5分换为3分,6分换为2分,7分换为1分。
然后可以对量表的总分进行计算,也可以分为两阶因素,并对每个维度的分数进行统计。
1. 一阶因素(9个)的计分
(1)
无意义感维度:包括6、11、16、40、43、50共6题。
(2)
自我疏离感维度:包括7、14、20、25、34、41共6题。
(3)
孤独感维度:包括1、15、18、24、28、33、36共7题。
(4)
自然疏离感维度:包括3、9、23、39共4题。
(5)
亲人疏离感维度:包括22.48,51,52共4题。
(6)
生活环境疏离感维度:包括42、46、49共3题。
(7) 社会孤立感维度:包括2、19、27、30、35、44共6题。
(8)
压迫拘束感维度:包括21、29、31、32、37、38共6题。
(9)
不可控制感维度:包括4,5,10,26共4题。
如果要了解被试者各种疏离感的情况,就把维度的分除以每个维度的题项数,
求得每个维度的平均分,再以平均分来判断疏离感的高低。
如果平均分大于4分, 就表示有一定程度的疏离感,而且,分数越高,则疏离感的程度越商,但最高分数不高于7分。例如,要了解生活环境疏离感的情况,就把生活环境疏离感的所有题项,即42,46,49,3个题项得分相加,求得维度分,然后再把维度分除以3(该维度总
共有3个题项),求得平均分。最后,看平均分是大于4分,如果大于4分,则个体有生活环境疏离感,并且分数越高,程度则越高。
2. 二阶因索(3个)的计分
(1)
社会疏离感:包括无意义感、自我疏离感、社会孤立感和压迫拘束感4个维
度,将各维度得分相加即得到该因素的分数.
(2)
人际疏离感:包括孤独感、亲人疏离感和不可控制感3个维度,这几个维度分之和即因子总分。
(3)
环境疏离感:包括自然疏离感和生活环境疏离感2个维度。
3. 疏离感总分
总分的计算方法是把所有题项得分相加,反映了被试者自我
感觉到的总体疏离感程度。
4. 疏离感总平均分
将疏离感总分除以52(项目数)得到总平均分。如果平均分小于4分,说明被试者总体疏离感不明显;如果平均分大于4分,就表示有一
定程度的疏离感,分数越高,则表明被试者的疏离感程度越高。
5. 测谎题
第8与45题、第12与47题和第13与17题是3对测谎题,若被测者在同对测谎题中的回答相反,则表明被试者可能没有按照实际情况如实回答, 或者是不认真乱答。
该量表可以用来测查育少年的疏离感,也可以用来进行相关的研究。
(杨东)
参考文献
[1] Daugherty TK,Linton
JM. Assessment of social Alienation: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SACS-R. Social Behavior & Personality,2000.28(4):323-328
[2]
宫下一博.大学生U IsltS疏外感匕价值观挪关系.教育心理学研究,1994,42:201-208
[3] 杨东,吴晓蓉.大学生疏离感的初步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14(3):47-52
[4] 杨东,吴晓蓉.疏离感研究的进展及理论建构.心理科学进展,2002,1x23-28
[5] 杨东,张进辅,黄希庭.青少年学生疏离感的理论建构及量表编制,心理学报,2002,34(4):
407-413
以上内容来源《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
《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是2010年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戴晓阳。该书详细介绍了每个量表的功能和结构、实施、计分、结果分析和解释方法,并附有完整的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