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智-1-论科研与健康教育加速全科医生职业发展的可行性

Tuesday, September 30, 2014

沈福来,许岩丽等

中国全科医学

2238

9/30/2014 12:00:00 AM

论点:

作为健康守门人,全科医生除了扎实的医学功底,基于其工作的内容与职责,将需要在两个方面,较之专科医生,付出更多的精力,构建其核心竞争力,即“科学研究”和“健康教育”

一是科研

过往,我们强调二三级医院应注重科研,随着今后就医网络与结构的改变,全科医生将成为医疗卫生的网底,成为最先接触问题和发现问题的守门人,这其中,包括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在身体健康上的投射等系统问题,也包括危险因素的聚集、疾病的流行、我们一贯采纳的某种疾病治疗方案的后续效应、某些疾病术后的恢复等细节问题。

基于此,全科医生在加强临床技能的同时,应加强发现问题、锁定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逐步构建满足初级卫生保健(新医学模式下)的跨学科知识结构与相应的技能储备,这些都可藉由科研培训完成,通过相关知识结构的填充、对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学习,培养基本的科研素质和较综合的科研能力。

从另一方面来说,社区卫生机构将成为未来医疗大数据产生的主战场,如何提高数据获取、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的能力,都将藉由科研培训和科研能力培养来实现(因为科研的框架最为严谨,包容性、整合力也最强)。

 

二是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

全科医生作为健康守门人,今后还将成为费用守门人,要想守住健康,守住费用,工作重点在于预防和保健,那么预防保健的工作重点或者主要工作形式是什么?健

康教育。

可以想见,全科医生的健康教育能力将成为其工作能力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健康教育,既是工作重点,也是工作方法,但是健康教育的实施现状又怎样?

至今仍停留在泛泛的、针对某个病种的、以时间为主线、纵向的操作流程上,至多说明下宣传媒介的介质。对于“健康教育”到底由什么构成?并能以此为“理论依据”和“逻辑架构”,就能生成完整的、标准的、高效的、可测量的干预方案?

尚缺乏恰当的理论模型来支持。

“健康教育构成模型”的缺失,导致绝大部分的健康教育在作为干预方式时,只在实施内容上做改变,其实施内容的构建,缺乏“理论依据”“构成逻辑”“制定标准”与“操作规范”,进而难以推而广之,并客观评估其干预效果。

 

PS:既然是“健康教育”,应以“教育”为核心,植入“健康”的内核,重新研究“健康教育”作为一种公认的、有效的干预方式,应该由哪几个维度构成,也即建立“健康教育的构成模型”,并基于模型本身,从“干预时间”和“干预形式”上不断探索创新(研究假设,“时间”和“形式”是“健康教育”构成中的两个重要维度),寻找最敏感、最有效、最经济的干预窗口期和干预方式,这将是健康教育不断丰富、卓有成效的发展方向。

显然,我们都注意到,医疗卫生的工作重点逐步由下游的“医疗”开始向上游的“预防保健”转移,健康教育何尝没有这样的特点?与其在其养成某种不良习惯后去控制和纠正它,不如在最容易形成该习惯的窗口期,通过厌恶疗法,就此对生活陋习产生免疫。

以吸烟为例,说明“寻找健康教育干预窗口期”的办法,研究第一口烟通常在什么时间,什么环境下发生(吸烟时间,使用ROC曲线),掌握该时间节点后,针对该人群,使用厌恶疗法原理,选择适合的干预形式,反复刺激,形成对生活陋习的免疫。

再说形式问题,为什么WHO没能在全世界促进体育锻炼?形式问题!单单说“体育有益健康”是远远不够的,人们对于远期的损失反应是麻木的,如何将“远期损失”变化为“近期收益”?是健康教育形式的问题。国外在此领域,不仅从形式,更从激励方式上做新的尝试,以期能够控烟、主动控血糖等。

显然,不能很好地把控“时间”和“形式”,诸多的工作,都将成效甚微,甚至付诸东流,因此,实施行动前,花再多时间确定行动策略都是必要的,而建立“行动策略”的构成模型更是重中之重。

 

此文未完待续,希望能得到赞同或反对同道的反馈,大家可以一起执笔,写一写这个话题!有趣,值得深入!

当然,以上仅为一家之言,不当之处,还望切磋、对质、纠正!学术就是这点好!言论自由~

本文系“IPR Group”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姓名

沈福来2,范小芳2
许岩丽1

所在单位

1《中国全科医学》编辑部
2社区卫生科研公共服务平台

发表期刊

who-对象

what-目标/因变量

how1-手段、因素/自变量

how2-方法、工具、设计/workflow

论文所属专题

社区单病种健康管理探索

摘要

关键词

大背景

结果

决定了讨论的顺序

材料部分

方法部分

研究方法A

采取的研究设计/程序设计B

采用的研究工具C

统计分析策略D

研究目的

资料与方法

结论

小背景

转折——矛盾、冲突、不足与空白

我将——本研究的目标与任务

结果

对试验、观察所搜集的资料和数据进行总体情况的分析

对资料和数据进行多项目、多指标的交叉分析

对资料和数据进行多项目、多指标的交叉分析B2

对资料和数据进行多项目、多指标的交叉分析B3

对资料和数据进行多项目、多指标的交叉分析B4

对资料和数据进行多项目、多指标的交叉分析B5

讨论主题Ⅰ A翻译或解读研究结果

讨论主题Ⅰ B说明研究结果出现的原因

讨论主题Ⅰ C将研究结果与现有知识体系进行匹配

讨论主题Ⅰ D对工作产生什么变化和影响?

讨论主题Ⅱ A翻译或解读研究结果

讨论主题Ⅱ B说明研究结果出现的原因

讨论主题Ⅱ C将研究结果与现有知识体系进行匹配

讨论主题Ⅱ D对工作产生什么变化和影响?

讨论主题Ⅲ A翻译或解读研究结果

讨论主题Ⅲ B说明研究结果出现的原因

讨论主题Ⅲ C将研究结果与现有知识体系进行匹配

讨论主题Ⅲ D对工作产生什么变化和影响?

讨论主题Ⅳ A翻译或解读研究结果

讨论主题Ⅳ B说明研究结果出现的原因

讨论主题Ⅳ C将研究结果与现有知识体系进行匹配

讨论主题Ⅳ D对工作产生什么变化和影响?

讨论主题Ⅴ A翻译或解读研究结果

讨论主题Ⅴ B说明研究结果出现的原因

讨论主题Ⅴ C将研究结果与现有知识体系进行匹配

讨论主题Ⅴ D对工作产生什么变化和影响?

结论之A贡献

结论之B不足

展望

志谢

作者贡献

利益声明

参考文献

版权所有 ©2018 智医创工具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4871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