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伴们,本系列我们将讲讲女性主义这一较特殊也甚为重要的一类研究和研究对象。
定位
女性主义最早作为一种妇女解放运动产生于19世纪末期的法国,时至今日,女性主义范式不仅关注对女性的不平等对待,同时也反映由认识论不同而导致的男性和女性对社会的感知和理解差异。我们这里选择了波伏娃的“第二性”研究作为案例, 这类研究反映社会学科的灵活性、多样性、真实还原性以及系统性和包容性。
背景知识
01基本概念
性别和社会性别
性别,有两个含义:一是“sex”,指男女生理上的或解剖学的差异,把男女分别称为男人(men)和女人(women);另一个是“社会性别”英文是“gender”,称为男性(males)和女性(females),是一种获得的地位,这一地位是通过心理、文化和社会手段构建。
女性主义和女权主义
女性主义来自法语feminisme,既是一种对世界进行思考的方法,也是一种对世界采取行动的方法,是一种实践和社会运动。
当前女性主义已有从女权主义中超脱出来的倾向:女性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争取自身权利,被称为女权主义;女性认识到自身权利的缺失是因为性别、身份的原因导致,从而获得了自身作为女性所有的巨大认知优势,这被称为女性主义。
02理论基础
所有的女性主义理论都有一个基本前提:女性在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受压迫受歧视的,女性主义理论流派也面临着大量的分化与重新组合,我们先对女性主义各理论做些简单回顾:
(1)自由主义女性主义
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是近代自由主义思想产生以来发展起来的,是各女性主义流派的起点,也是女权主义运动的先驱,以西方启蒙运动中的“理性”、“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理论为出发点,论证女性和男性都是同样独立的个体,都同样具有理性潜能、都是自由平等的,包括受教育的权利、政治权利和经济机会等的均等。其目标是创造一个公平而富有同情心的社会,使人们享有充分的自由。
(2)激进女性主义
激进女性主义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美国纽约和波士顿等地,是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的激进化,致力于制度变革和文化改革,而不仅仅是改变态度和法律,主要理论观点有:
一是指出在父权制社会,妇女要解放,必须根除男性统治。
二是主张通过生育技术革命,使生育过程脱离子宫,女性的地位才会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实现妇女解放。
三是提出性阶级概念,指出:女性是一个阶级,男性是一个阶级,且在当下社会,女性是被压迫的阶级,因而现行的社会体制实际上是一种性阶级体制(sex class system)。
四是其认为父权制社会以男女两性的生理差异为基础,规范着人们的身份和行为;而要成为完整的人,女人必须摆脱父权制为她建构的女性气质;
(3)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
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最早萌芽于19世纪20年代,社会主义女性主义一方面将女性主义与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同时借鉴了马克思主义和激进主义女性主义的观点,试图创造出一种更适合于女性解放发展的理论。
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的理论建构包括:
第一,认为当代女性整体处于受压迫地位,妇女的生存、生产屈从于男性,经济、政治地位低下。
第二,运用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找出妇女受压迫的原因,妇女受到了来自强大资本主义压迫的同时,也受到千百年来形成的“父权制”的压迫,“阶级”和“性别”这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妇女地位形成。
第三,汲取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从两种生产理论揭示妇女受压迫的根源,并对妇女如何获得解放进行探讨;社会主义女性主义者非常关心妇女的家务劳动,学派内部对家务劳动的性质、是否该有偿、是否属于异化劳动等存在截然不同的观点。
第四,认为可通过以下方法解决妇女解放问题:一是,推翻资本主义与父权制,为妇女解放开辟道路;二是,使妇女暂时“逃离”家庭,重回公共领域从事社会劳动。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与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有很多相似处,不同的是: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强调妇女的地位由经济方面原因决定,而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对此不作强调;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认为阶级压迫是压迫的根本形式,而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提出“性别压迫”同阶级压迫一样重要,不能因阶级压迫而忽视性别压迫。
(4)后现代女性主义
后现代女性主义是20世纪80、90年代女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相结合的理论产物。其主要理论观点有:
第一,认为不存在普适的人权,所有的人权都有文化和历史的特殊意义和独特立场;女性属于不同的阶级、种族、民族,同时个体的能力、年龄等都不相同。
第二,认为所有的旧式女性主义模式都属于一个男权压迫和禁制女性的模式。后现代女性主义反对性别的两分,并反对性别概念本身,反对生理决定论和本质主义,反对那种以为性别是天生的、不可改变的思想。后现代女性主义强调“”女人用女人自己的声音讲话。
第三,打破了传统上男性统治女性和女性服从男性的性别模式,把男女关系拉回到零度平等的地位,为女性主义的理论建设和政治实践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四,认为两性的生理差异和永恒不变的自然性是性别不平等的根源的解释难以令人信服。反对那种以为性别是天生的、不可改变的思想,因为除了性别之外,人们还有种族、阶级、国家、民族和性倾向的区别,因此性别不是跨越时空和文化的、不可改变的、唯一的、本质上的类别。
第五,后现代女性主义明确主张要求与男性展开全面合作,建立和谐的伙伴关系。
(5)文化女性主义
文化女性主义思潮起源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70年代开始备受关注。文化女性主义的主要目标是创造一种独立的女性文化,赞美女性气质,限定男性统治文化的价值。该学派主要理论观点有:
第一,文化女性主义不强调推翻男权制,而致力于认同、复兴、培育女性品质,使之超越男权制,弘扬那些被贬低的女性价值,建立女性中心的文化和亚文化环境。并认为如果将社会建立在女性价值之上,社会将变得更加“富于生产力、和平和正义”;
第二,提出女性优越论。其明确赞美女性气质的独特之处,并认为男人也应当接受和培养这些女性特征,如被动性(可以避免人与人之间的暴力冲突),乐于照顾别人的抚育性(可以使人乐于去照顾儿童、穷人和受伤害的人)等等。
(6)生态女性主义
生态女性主义的出现与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息息相关,其将女性主义与环境主义结合起来,成为影响较大的思潮和社会实践。生态女性主义基本观点是,压迫女人和毁灭自然的是同一种力量,其主要信念包括:
第一,女性更接近于自然,而男性伦理的基调是对自然的仇视。
第二,生命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网,并无上下高低的等级之分,反对把生命做等级划分。
第三,生态女性主义主张发起一个反集中化的全球运动,既照顾到人们的共同利益,又要反对某些消费形式的统治和强制性。
第四,生态女性主义反对将人与自然分离,强调所有生命相互依存。
(7)第三世界女性主义&黑人女性主义
第三世界女性主义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旨在批判西方女性主义中的中产阶级、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话语霸权,从而寻找适合于本民族、本种族实际的女性解放理论。其主要观点有:
第一,认为西方女性主义有其局限性,忽视了不同历史文化社会背景,只反映了白人中产阶级女性对性别不平等的抗议,而第三世界的妇女还与种族压迫相连;
第二,第三世界妇女会遭遇到更多除了性压迫之外的其他压迫。诸如农业技术、健康条件、文化教育对妇女的忽视,例如,亚洲民族中幼女谱表高于男童的死亡率,保健和食品分配中男子的优先权等等。
作为第三世界女性主义批判最成熟、最有代表性的黑人女性主义批评的重点在于阐述女性的多样性、影响女性的不同压迫及压迫的联合。
(8)心理分析女性主义
心理分析女性主义是20世纪中期以后兴起的女性主义批判中的重要学派之一。心理分析女性主义认为,解释目前社会中的男女关系,从生理区别解释是无效的,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心理的范畴,是儿童的社会教化过程造成的。
(9)女同性恋女性主义
女同性恋女性主义,于20世纪70和80年代作为一次文化运动盛行于北美和西欧,被认为是女性主义的最核心力量。该学派主要理论观点有:
首先,早期的许多女性主义重要论著批判,指出都没有提到女同性恋,因而与男性中心主义一样,是一种极权主义。
其次,提出“多元”口号作为对“变态”这一指责的回应。
再次,其认为只有同男性分开,女性才能真正获得自由;并认为同性恋伴侣应当获得与异性恋配偶同等的权利并应积极争取,如,反对就业歧视,争取保险、住房和财产权利。
除了上述女性主义流派外,近年还有权力女性主义、包容女性主义等,呈现出一派多元的格局。当然,无论女性主义的理论如何演化,其本质如一,即“在全人类中实现男女平等”。
下篇我们将在以上女性主义理论基础上详细介绍波伏娃的“第二性”案例,敬请关注。
购书链接:
科学研究的逻辑、方法和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