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社科院2009-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立项情况分析报告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是我院项目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国家对社科研究能力的一次最高检验,同时也是将科研实力放置国家社科研究全盘的一次展示。多年来,我院一直严格按照国家社科基金申报要求和有关管理规定有规律的发展。本文对我院2009-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和立项情况进行了整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一、申报情况整体相对平稳
2009-2015年,我院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特点是:申报数量在个别年度有波动外,总体变化不大;申报类型以一般项目为主,青年项目次之;申报负责人中以36周岁的中级职称人数最多。具体的分析情况如下:
(一)申报数量
2009-2015年,我院共申报9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年度申报平均数为13项。其中,2012年最高,为17项;2011年度为最低,为11项。其他年度均在年度申报平均数左右徘徊,且平均数相差不大,属于正常范畴(如表1所示)。
(二)申报类型
2009-2015年,我院国家社科基金申报类别多集中在一般项目,共申报58项(含2个重点项目);青年项目35项,与申报的一般项目数量有一定差距。从年度申报平均数看,一般项目8项,青年项目5项。从表1可以看出,一般项目中2012年最高,为10项(不含重点项目),2013年最低,仅有4项(不含重点项目),其他年度有一定起伏,但不及2012年起伏大。青年项目中,2012-2014年申报数量有明显增加,但在2015年出现回落。
(三)研究类型
国家社科基金申报的研究类型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综合研究。由表1可以看出,2009-2015年,我院上述三个类型的申报数量较均匀。2012年和2014年出现了应用研究申报数量高于基础研究和综合研究的情况,尤其2012年出现了综合研究和应用研究持平的情况。
(四)申报负责人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2009-2015年,我院有93人申报项目,其中中级职称当年度年龄为36周岁以下的38人,副高职称人员32人,正高职称23人(按照国家社科基金管理办法的规定,以上数据统计以申报人员当年度信息为准)。按照年度平均人数算,中级职称年度平均申报人数为5.4人,以此为标准,2012-2014年我院中级职称申报人数均高于年度平均申报人数;副高职称年度平均申报人数为4.5人,除2012年申报人数为7人以外,其他年度申报人数均在平均数上下波动,且波动幅度均在30%以内,整体平稳;正高职称年度平均申报人数3.2人,除了2012年和2015年申报人数为5人,其他年度均未有太大变化。
二、立项情况
(一)立项数量情况
2009-2015年,我院有30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获得立项,年度平均立项数4.2。其中,2012年立项最多为6项,2011年和2015年立项较少,均为3项(如表2所示)。
由我院2009-2015年申报项目总数(93项)对比得出,历年平均立项率为32%。2009-2015年度立项率分别为28%、30%、33%、35%、41%、30.7%、25%。其中,2013年立项率最高,2015年立项率最低。而2012年虽然立项数量最多,但立项率不高,原因是申报数的基数较大,其立项率反不及2013年立项率高。
(二)立项类别情况
2009-2015年,我院获得立项的30个项目中,青年项目3项,一般项目6项,西部项目19项,重点项目1项,委托项目1项(如表2所示)。立项类别具有以下特点:1.西部项目每年都有立项;2.青年项目和一般项目的数量在1-2项间波动;3.2013年、2014 年各有突破,其中2013年获立1项重点项目,2014年获立1项委托项目。
从我院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重点集中于西部项目的情况看,我院西部项目每年均有立项。2009年和2012年立项最多,均为4项;2010年和2011年均为3项;2013年和2015年均为2项;2014年1项,整体波动不大。
(三)立项研究类型情况
2009-2015年,我院立项项目中基础项目16项,应用研究和综合研究各7项。基础项目占总立项数的53%,由此可见,我院社科基金项目中,基础研究处于优势地位。
如图1所示,2009年和2010年,基础研究立项数明显高于2011年和2012年;2013年,应用研究和综合研究高于基础研究;2015年再次出现基础研究高于应用研究和综合研究的态势。
(四)立项负责人情况
2009-2015年,30项立项项目中,项目负责人具有中级职称的11人,副高职称的12人,正高职称的7人(如图2所示)。
如表2所示,2009-2015年,我院青年项目立项数为3项。由于中级职称只能申报青年项目,结合西部项目不划分青年项目和一般项目的特点,可以分析出我院获得立项的11个中级职称项目负责人中,除去3项青年项目,有8名中级职称项目负责人主持西部项目的结论。由图2和表1的申报项目负责人职称信息可得出,我院青年项目立项率实际为29%,并非青年项目利息率的表象3:35,副高、正高职称立项率分别为37%和30%。由此可见,我院立项项目负责人分布呈橄榄形特点。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立项数量少、立项率低。
总体来看,我院立项数量相对较少,年度平均立项数为4.2,年度平均立项率偏低,约为32%。有三点值得关注:一是项目的申报是项目立项的充分关系,申报项目的高质量是立项项目的必要条件;二是立项率与申报数量成反比,与申报项目质量成正比;三是2012年、2013年出现了历年的立项数量、立项率两个最高点。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从表1可以看出,我院年度申报项目数量均在12项左右徘徊。在《国家社科基金管理办法》《年度申报公告》规定的框架下,虽然参与项目申报并非意味着必然的项目立项,但立项项目必然是参与申报的项目。我院立项数量少也属意料之中。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是否参与项目申报取决于项目负责人的申报意愿,项目负责人的申报意愿也是影响项目立项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方面,高质量的申报项目才是立项项目的必要条件。从选题的学术价值、严谨的项目论证和创新性的观点等各个方面,立项项目肯定是申报项目中的佼佼者。高质量的申报项目是获得同行评议专家认可的唯一条件,才能最终获得立项。结合我院多年申报项目均是处于个别有特聘专家审读的实际情况,我院出现了几年来立项数量少的现象。
其次,立项率的决定因素在于申报项目的质量和申报项目的数量。立项率的大小与项目申报数量的多少、项目立项多少有着反比和正比的关系。即在保证申报项目质量的前提下,申报数量越多,立项率也随之提高。反之,如果在申报项目质量不高的情况下,申报数量越多,项目立项率会随之降低,例如我院2012年立项数虽然是历年最高,但立项率比2013年低。由此可见,立项率与申报数量成反比,与申报项目质量成正比。
最后,针对2012年和2013年出现的立项数量和立项率历年最高点的现象。经过对2011-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公告中项目经费资助金额的追踪后发现:2011年青年项目10万,一般项目12万;2012年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15万元;2013年青年项目和一般项目15万—18万;2014年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20万元。同时,2013年5月,全国哲学社科规划办公室修订印发了《国家社科基金管理办法》,提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经费报销的诸多问题以及项目结项时经费决算和预算表基本相一致的要求,此后, 2014、2015出现了申报数量和立项率的回落。
2.项目类别和研究类型分布不均衡
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呈现出不均衡的假象,但结合西部项目的特殊性情况以及项目负责人职称(以申报年度为准)的侧面印证,说明我院项目分布只是相对的不均衡。青年项目立项率略低于平均立项率,这与我院人才年龄结构、职称结构有很大关系。同时也受到国家社科基金管理办法中对青年项目申报36周岁规定及其他管理规定的制约。
研究类型的分布不均衡,体现为基础研究立项率高于其他应用类研究。这反映出我院基础研究扎实的优势,但应用对策研究相对薄弱的现状。应用类研究是一种建立于基础理论研究之上对现实问题进行的再分析和预测,并能够提出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对策建议的研究类型。从我院立项研究类型的现状可以看出,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与现实问题的结合将会是应用对策研究类型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3.项目负责人结构与我院职称分布基本匹配
立项率中,副高职称的项目立项率高于年度平均立项率,也高于中级职称和正高职称立项率。这一方面反映出我院副高科研人员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比较踊跃,也显示出正高职称科研人员申报情况不太乐观,中级及以下职称申报积极但立项情况不理想的现状。结合我院科研人员职称分布情况,应属于相匹配的范畴。
(二)解决建议及对策
1.加强项目申报质量。充分发挥我院同行评议专家资源,邀请他们对我院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材料进行匿名评审。通过专家评审制,对我院所有参与申报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进行再补充、再修改和完善,力求把质量做到最好,为项目立项做好质的准备。
2.有重点地鼓励符合申报条件的科研人员参与项目申报。针对我院符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条件的人员,鼓励其积极参与项目申报,一方面可以增加我院整体项目申报数量,另一方面科研人员也能积累项目申报经验,总结经验。同时也需要有的放矢、重点鼓励具体科研人员积极参与申报,比如研究系列36周岁以下的年轻人,建议不要轻易放弃任何一次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机会;对有一定学术积累且没有承担其他研究项目的研究人员,建议引导其关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
3.积极促进各类项目协调发展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创造条件。多年来,基础类研究是我院优势领域,凭借我院多个学科和两个自治区人才高地建设中人才的锻炼、培养以及大型科研项目执行的带动,使得我院在基础研究领域中不断拓展研究方向,巩固研究阵地,拓展研究空间的同时,也让科研人员再次学习、不断成长。这些工作的开展,在项目申报方向和项目科研人员培养方面,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申报做了很大的贮备作用。因此,建议应对各类科研项目的协调发展提供更多有利条件,以期能促进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发展。
4.加强科研实践活动,走出书斋,推动应用对策研究类型申报。我院在扎实的理论研究方面具有优势,应用对策研究是以扎实的理论基础为依托,对经济社会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理论解析,给出指导性、前瞻性的意见和建议。针对这一特点,应该鼓励科研人员走出书斋,进入社会实践调研发掘应用对策研究项目的着眼点。从社会实践中获得更多更好的选题,然后结合我院优长于基础研究类型的特点,相信必将对于我院应用对策研究立项将有一定的帮助。
5.鼓励科研团队合作,协作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从申报、执行到结项是耗时至少三年的科研战役。周期长、压力大的情况下,如何做好项目方方面面的计划、协调科研团队高效开展科研攻关,也是检验科研实力的主要方面。有效地将个人科研发展方向与科研项目有效统一,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如果能够通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培养锻炼人才,并使其成长为下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申报者、立项者,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