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康复与社区护理:抛砖引玉基础部分-Day3

Saturday, September 21, 2019

IPR Group

全科之窗|ABC平台

1491

9/21/2019 10:42:37 PM

社区康复与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是全科医学提供全人服务中的重要技术。IPR Group简要回顾社区康复与社区护理在我国的发展沿革,以抛砖引玉,继续上架来自基层自己的探索实践与归纳总结,为社区卫生与全科医学学科建设的知识大厦添砖加瓦。

前期,我们了解了

一、康复与康复医学

二、社区康复医学

今天,我们继续分析:

三、社区康复护理



第三节  社区康复护理

一、基本概念

康复护理是在康复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围绕全面康复的目标,根据总的康复医疗计划,与康复医师等其他康复专业人员的紧密配合,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以帮助残疾者或病人达到康复或减轻残疾、预防继发性残疾为目的,最大限度地提高病、伤、残者的生活质量,并回归社会的一种护理技术。与传统的病人被动地接受护理人员照顾的“替代护理”相比,康复护理强调的“自我护理”和“协同护理”,即在病情允许的条件下,通过护理人员对病人进行生活能力的康复训练和指导,充分发挥病人潜能,使病人达到部分或全部生活自理的目标。

社区康复护理(rehabilitative nursing in the community)是指在社区康复过程中,护士根据总的康复医疗计划,围绕全面康复目标,针对病、伤、残者的整体进行生理、心理、社会诸方面的康复指导,使他们自觉地坚持康复锻炼,减少残疾的影响,预防继发性残疾,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康复。

二、社区康复护理对象、方法及工作程序

(一)社区康复护理对象

社区康复护理对象主要为:有身体或精神残疾、有各种功能障碍,以致影响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慢性病病人和(或)老年人。社区中常见的慢性病病人是脑卒中恢复期、脊髓损伤恢复期、骨关节炎、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等病的病人,多是出院后或门诊康复后仍需继续康复者。

1.残疾人 残疾人是指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心理和精神状态异常或丧失,部分或全部失去以正常方式从事正常范围活动的能力,在社会生活的某些领域中处于不利于发挥正常作用的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语言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的人。

2.老年人 老年人与残疾有着密切关系。一方面是由于人体进入老年期后,自身生理功能退化,新陈代谢水平降低,便显出耳目失聪、痴呆、行动不便等;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疾病,特别是冠心病、高血压、慢性骨关节疾病引起的功能障碍而致残疾。特别是老年残疾人,在生活自理、经济收入、参与家庭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康复需求。

3.慢性疾病病人 现代康复医学认为:康复存在于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康复范围已扩大到精神残疾、智力残疾、感官残疾以及心肺疾病、癌症、慢性疼痛等。特别是这些疾病以慢性病的形式表现出各种各样的障碍,在社区中,对康复护理的需求更为迫切。

二)社区康复护理的基本方法

1.物理疗法 是指用物理方法进行的康复治疗,它可预防和减少手术后并发症、后遗症、功能障碍、残疾的发生;预防老年慢性心肺疾病的发生、发展;预防和治疗褥疮;解除或减轻病变所产生的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等。常用的有光疗法、电疗法、超声波疗法、磁疗法、水疗法。

2.运动疗法 是指运用现代科学知识、方法和技术,以现代医学和体育学理论为基础,结合使用训练器械和设备进行运动。运动疗法可加强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和代谢功能的调节,提高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功能,达到强化功能、促进肢体康复、改善精神和心理状态的作用。常用的运动疗法有医疗体操、耐力运动、拳术与气功等。

3.作业疗法 为恢复病人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是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从日常活动、职业劳动、认知活动中选择一些作业活动,对病人进行训练,以缓解症状和改善功能。常用的有家务活动训练、日常生活行动训练、职业性劳动训练、工艺作业、文娱疗法、假肢穿戴后的活动训练等。

4.针灸疗法 利用针刺或艾灸刺激人体的穴位,发经络之气,调节脏腑气血功能,从而达到防治疾病,使机体康复的一种方法。

5.按摩疗法 按摩疗法是康复治疗者用手、肘、膝、足或器械等在人体体表施行各种手法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通过按摩,调整神经系统和内脏功能,改善循环、松解粘连和挛缩的组织、改善肌肉功能状态等。

6.心理疗法 又称精神疗法,是一种心理调整和干预,以求达到改变人们行为、思想和情感的方法。常用的有支持性心理疗法、暗示和催眠疗法、行为治疗(条件反射疗法)和认知疗法。

7.语言疗法 对有语言障碍者进行矫治,以恢复或改善其言语能力的治疗方法。采用的方法有发音器官的训练,如伸舌、卷舌、鼓腮、吹口哨等;另外还有构音练习、模仿练习、朗读、会话练习等。

8.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为了维持生存及适应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的训练活动。如运动方面的床上运动、轮椅上运动和转移、借助设备行走、上下楼梯、交通工具的使用等;自理方面的进食、更衣、如厕、洗.漱、修饰等;交流方面的打电话、使用电器、书写、阅读、交谈、外出活动等;家务劳动方面的室内清洁、家用电器使用、厨房活动、照料他人等方面的训练。

9.呼吸功能训练 有效的呼吸功能训练能增大换气量;增强耐久力,促进肺内分泌物的排出;改善脊柱和胸廓的活动状态,维持正确姿势。通常是利用吹气囊、吹蜡烛的方法和胸廓向上抬举、上肢外展扩大胸廓的辅助性呼吸运动以增加肺活量、防止肺功能下降。

(三)社区康复护理程序

1.收集资料 了解病人的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家庭、婚姻、个人嗜好、生活习惯、文化水平、宗教信仰等)、家庭环境、家庭条件、经济状况等内容,建立社区康复对象档案。

2.进行初次评估 康复人员在训练前对康复对象进行一般体格验查、各项功能检查以及必要的专项检查,确定康复对象的运动功能水平和生活自理、学习、劳动、社会生活等能力,了解病人的功能状况、障碍程度、康复潜能及影响因素,为确立康复目标和制定康复护理计划提供依据。

3.制定康复护理计划 对病人的身心障碍特点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综合分析,确立护理目标,选择适宜康复训练项目,制定康复护理计划。

4.实施康复计划 指导和帮助康复对象进行康复训练并作好记录。训练项目应注意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少到多,循序渐进,充分调动康复对象积极性。

5.康复效果评估 康复护理计划实施之后,分阶段对康复效果进行评估;了解训练项目是否适合、有效,康复对象对训练的态度等;并根据评定的情况,不断调整康复内容,制定新的护理计划,实施再评定,如此循环,直到病人康复。

(四)社区康复护理的注意事项

1.训练内容要贴近生活 为病人制定康复治疗方案时,设计的动作应尽量来自日常生活,要简单易学,便于病人掌握。

2.训练时要向病人充分说明 在训练时要充分向病人说明动作的目的和要领,指导病人正确地训练,动作要规范,保证康复训练效果。

3.要鼓励病人家属的参与 在社区康复的病人多有不同程度的残疾,病人的依赖性较强,家属的陪伴、鼓励和督促有利于功能恢复的进度,但也应避免过度照顾,减少病人生活自理的机会,从而影响训练效果。

4.宣传康复知识,为病人树立信心 康复医学在我国起步较晚,康复知识没有得到广泛的普及,尽管社区康复作为一种降低疾病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但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因缺乏对康复的正确认识,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失去信心而半途而废。因此,要加强健康宣教,使病人坚持训练,早日达到生活自理、回归社会的目的。

本文系“IPR Group”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2018 智医创工具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4871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