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9:医学研究报告的写作(下)——详看《科学研究的逻辑》第9章节

10/5/2019

小全编辑

全科之窗|ABC平台编辑

1655

10/5/2019 12:00:00 AM

前言

说到科研,全科医学的伙伴们估计不少人认为这是三级医院医生或者是专门从事医学研究人员的专属,和自己没有多大关系、或者是很多人是为了职业发展及晋升被迫去开展科研的——感觉科研是个痛苦的过程。

那么科研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做科研?能不能快乐的做科研呢?由张勘及沈福来主编的《科学研究的逻辑、方法和工具——科研三部曲》系列作为针对全科医生提升科研能力的教材,这些年来在上海普及培训了超过1000人次的全科医生,整个系列教材化繁就简,案例详实、阅读性强,得到了广大学员的好评。本栏目也将连载原书部分内容以飨伙伴,希望大家能把科研的思维和逻辑带到日常工作中,全科医学是科研的热土,希望能抛砖引玉,启发及开拓大家的思路,也鼓励大家勇于探索、不断总结、优化实践!

祝愿大家快乐的做科研,以科研助推全方位的进步!  

三部曲之一——科研逻辑篇 

系列9——医学研究报告的写作(下)(详看《科学研究的逻辑——思考判断胜于一切》第9章节)  

续前,说说正文撰写。

正文是论文的主体部分,是科学研究的全景图,应对此次的研究背景、方法、成果和价值、创新和不足进行详细地论述。正文常用书写格式“四段式(包括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的写作逻辑进行阐述。

1)   论文式研究报告之引言撰写:回归三阶六步

引言是科研论文正文的第一部分,发挥提纲挈领的作用,旨在提供足够的背景知识使读者不需要去参考以前的有关问题的文献就能够理解和评价该研究。

一篇好的引言,应遵守以下逻辑进行逐步推理和充分呈现:  

①研究问题是怎样提出的 

②研究问题的性质或价值    

③本研究的意义、在方法学上的创新之处

④本文拟介绍的重要研究结果和结论

 

下面一点需要注意,作者不要在引言里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或能力进行自我评价,即不要对研究结果进行评判,比如“本研究在亚洲范围内属于首创”、“本研究有效地解决了某某问题”、“本研究尚存在什么不足”等,而应让读者完成阅读后,对论文作出自己的评价。若确实有需谦逊或评价之处,应写在讨论或结论里。

2)   论文式研究报告之材料与方法撰写:回归渔网

材料与方法的主要目的是描述实验设计,也即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并要提供足够详细的信息使同行能够重复该实验。回应科学研究的六个步骤,这就是一个“晒渔网”的过程,是分享成功经验的重要部分。

在医学科研论文的写作中,根据研究类型与方法的不同,需要阐述的内容有:

①临床研究必须介绍病例和对照者来源、选择标准及一般情况等,并应注明参与研究者是否知情同意;治疗性研究要说明是否为前瞻性的随机同期对照研究;诊断性研究则应交代诊断试验的金标准,新试验的理论依据和方法等;

②实验研究需说明动物的名称、种系、等级、数量、来源、性别、年龄、体重、饲养条件和健康状况等;

③个人创造的方法应详细说明“方法”的细节,以备他人重复;改进的方法应详述改进之处,并以引用文献的方式给出原方法的出处;直接引用他人的方法,应以引用文献的方式注明方法的出处,不需展开描述;

④药品、试剂应使用化学名称,并注明剂量、单位、纯度、批号、生产单位及生产时间;

⑤仪器、设备应注明名称、型号、规格、生产单位、精密度或误差范围,无须描述其操作原理;

⑥应说明具体的统计学处理方法及其选择依据,并说明使用的统计学软件及其版本。

我们看到,医学论文的写作过程中,第一步应该报道材料与方法。这是对研究开展过程最直接、翔实的回顾与报告,切忌弄虚作假,研究是如何开展的,就在本部分如何报告。

此外,针对社区卫生与全科医学领域,研究者开展的“某项工作方式的改革或改进”,“对当前政策或工作方式及方法的分析与评价”,作者同样需要对其具体做法和分析及评价的思考逻辑进行介绍,其与临床类研究,仅仅是做法上的不同(解决问题的“方式”虽不同),并不存在本质上的差异(但要解决问题的“目的”是相同的),因此,对于解决问题的操作细节,即使是具体的工作程序方法,也应将关键点进行详细描述与必要的补充解释,以便于读者判断、学习和效仿。

3)   论文式研究报告之结果撰写:回归龙骨

结果部分,主要对研究所搜集的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是正文的核心,是“晾龙骨”的过程。

结果的撰写方法一般采用总分结构,在叙述的逻辑上应当注意步步深入,从一般到特殊,从单变量分析到多变量分析。

通常来说,首先对实验观察所搜集的资料和数据进行总体情况的分析,主要表现为单项目、单指标分析;其次,对资料和数据进行多项目、多指标的交叉分析,分析方法有但不限于频数表、相关性检验、回归分析法、主成份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等。

如何对数据进行处理的具体思路与逻辑,请伙伴们详细参看前面的系列第7篇。略微带一下数据统计及图片照片呈现。

a)     数据与统计表的呈现:充实、可靠

首先,对于原始数据的处理,要如实地、具体准确地呈现经审核后、用统汁学处理过的实验观察数据资料。处理时,首先要通过分组将原始数据重新排列,制作频数表,然后算出均数或百分率以获得包含在原始数据中的信息;其次是用文字或统计图表将它们表示出来(其中均数或百分率间差异的大小,要用显著性测验所得的P值来判定,各变量间的相互关系用相关与回归系数来表示)。

当我们进行数据的呈现时,往往需要用到表格的形式。数据内容太多时,不要堆在一个表中,应分若干表来表示,应附有标题;表的标目排列(表头)要合理,表内各小格中不应附有单位名称(如%、毫克等等);表的内容以数字为主,文字从简;表内数字必须与正文中相符;统计学检验的P值不应粗泛地表达为“<0.05”,而应详细报告具体数值。

b)     图片与照片的呈现:清晰、自明

常用的图有线图、柱图(条图)、点图、坐标图、描记图及照片等。绘图要求主题明确、重点突出、线条美观、黑白分明、影像清晰。

病例研究中,则往往涉及到病理照片、扫描照片的呈现。照片比固有的其他表达形式更为形象、客观地表达研究结果,是广大读者最感兴趣、最能直观地理解研究结果的方式,因此,必须认真处理好。照片要求清晰、层次分明。人体的照片,要得到患者的同意或隐去其面部;为说明治疗前后效果比较的照片,要求治疗前后拍摄环境及技术条件保持一致;读者不易看懂的照片,可画上箭头标志或附简单线条图说明;标本照片应在图内放置标尺度;显微镜照片或电镜照片均需注明放大倍数和染色方法。

4)   论文式研究报告之讨论撰写:回归研究假设与创新发展知识

讨论既是整篇Paper的压轴部分,也是最彰显研究者水平的部分,内容应包括研究结果的解释,研究结果的意义,本次研究相比以往研究的创新之处,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

a)     讨论忠实表达:以结果为基础,阐述事实背后的研究发现和临床价值

讨论是以结果(事实)为基础,阐述事实背后的研究发现(规律)和临床价值(如何利用该规律),这一部分主要是对实验观察结果(各种数据资料、各种现象、事实)做出理论性的分析。具体包括:1)本实验观察结果的理论解释,如,所得结果有何意义,能否证实有关假说的正确性,结果中有何内在联系(规律)等等;如果实验观察中发现预期以外事实现象,也需要逐一说明并对作出合理的推测;2)与既往的研究的结果及其结论的比较,分析异同及其可能原因,根据参考材料提出自己的见解(这也是为了在论文发表后,能够实事求是地与其他作者进行商榷,引发学术讨论)。

事实和推理一定要划清界限。有些研究结果在某些方面异常,无法解释,虽不影响论文主要观点,也应在论文中说明。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发现计划或执行方法有某些错误,在论文中应该说明,以便为以后的研究工作者借鉴。在临床报告中,应当对相应治疗方案或药物的不良反应说明。

b)     结论中肯评价:从结果提炼,总结回顾研究的不足与价值

在结论这一部分,应书写所有结果的内在涵义以及它们的局限性,中肯地评价本项研究。说明本项研究证明了什么,对人类认知该研究问题有什么作用,弥补了什么空缺,此时应把与研究目的有关的各种结论联系起来,但要避免不科学的分析,也要避免非本次实验数据充分支持的各种结论。很多作者,容易在此段将工作中压抑的观点畅快释放,但问题是其观点的提出、验证、展望均未在本文中完成,因此,再卓越的观点,如果不是本篇报道所能承载的内容,建议作者藏起来进一步探究,以在下一篇大作中恰如其分呈现。

c)     展望情理得当:最后陈述,提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这一部分结论,较之前的分析更进一步,要反映研究工作者如何以实验成果为基础,再经过概念回顾、科学推理的过程回顾而形成总的观点,并如何将其作为提示下一步工作而发挥作用。

5)   论文式研究报告之志谢撰写:感谢应该感谢的人

在研究工作中,对曾给予帮助和指导的单位及个人表示感谢,可在总结后或论文正文结束处、参考文献之前写致谢。

志谢内容可包括:对课题提供经费及资助者(指非研究者所在工作的单位或个人);对该课题或文章提出过关键性、指导性建议者;协助实验和研究过程实施的工作人员;为论文提供实验样品及仪器、设备的单位及个人;对论文绘制图、表或进行指导者;对论文作全面修改和语言修缮者。

志谢文字要具体而恰当,实事求是,恰如其分,有的致谢内容,最好事先征得有关单位及个人的同意。

6)   论文式研究报告之参考文献撰写:回归整理继承知识

参考文献是对本研究有启示意义的已发表文献的综合列举,反映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研究工作的广泛依据。

参考文献的意义在于:①参考文献是文献综述以及各种科研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参考文献也是作者写论文的依据;③参考文献也是评价论文的科学价值的重要依据;④列出参考文献也是表示尊重被引证的学者的劳动;⑤更重要的是为读者深入探讨某些问题和看法时提供寻找有关文献的线索。

因此,研究者必须注重参考文献的写作。切忌为达到一定的引述文献的数量,而把价值不大或不相关的文献滥竿充数,也不得硬将未参考过但勉强相关的优秀文献列出,用做提升自己论文质量的砝码。参考文献的编排应该眉目清楚,方便寻找,它的内容应该准确完备,使读者可以准确无误地根据列出的线索查到被引用的文献。

参考文献的表达根据各期刊、编辑委员会的要求不同而有所不同,此处不再赘述。

下面对系列第8和第9两篇关于医学研究报告撰写的做个总结:


撰写医学研究报告的核对清单(checklist)

报告随机试验所含的项目核对表一CONSORT临床随机对照试验Checklist

论文部分和主题

项目编号

应描述的内容

文题和摘要

1

受试者是如何分配干预的(如“随机分配”,“随机”或“随机指派”)

引言

背景

2

科学背景和原理的解释

方法

受试者

3

受试者的适合标准,以及资料收集的环境和地点

干预

4

各组干预措施的准确资料,以及实际实施的方法和时间

目的

5

特定的目的和假设

结局

6

明确定义主要和次要结果的测量方法,如果可行的话,说明用于提高测量质量的方法(如多重观察,评估人员的培训等)

样本量

7

样本量是如何确定的,如果可行的话,解释任何期间分析和终止试验的准则

随机化

 

 

顺序产生

8

用于产生随机分配顺序的方法,包括任何限制的细节(如分层)

分配隐蔽

9

用于实施随机分配顺序的方法(如编号的容器或中心电话),说明分配干预前顺序是否是隐蔽的

实施

10

谁产生的分配顺序,谁登记的受试者,谁将受试者分组

盲法(掩饰)

11

受试者、实施干预和评估结果的人是否不知道分组情况,如果使用了盲法,如何评价盲法是否成功

统计学方法

12

用于比较组间主要结果的统计学方法,附加分析如亚组分析和调整分析的方法

结果

受试者流动

13

各阶段受试者的流动(极力推荐一种流程图)。特别是报告各组随机分配、接受治疗、完成研究草案和接受分析主要结果的受试者的数量;描述研究计划与草案背离情况及原因

募集

14

界定募集和随访的时间

基底资料

15

各组的基底人口和临床特征

分析的数量

16

分析各组的受试者数量(分母)以及分析是否采用“有意处理”法(intention-to-treat analysis)。如果可行的话。

结果和估计

17

总结各组的主要和次要结果,评估效应大小和精确度(如95%可信区间)

辅助分析

18

说明报告其他分析的多样性,包括亚组分析和调整分析,指出哪些是预定的,哪些是探索性的

负性事件

19

各组的所有重要负性事件或不良反应

讨论

解释

20

解释结果,考虑研究假设,分析发生潜在偏倚和不精确的原因,分析和结果多样性相关的危险性

可推广性

21

试验结果的可推广性(外部有效性)

全部证据

22

根据现有结果,全面解释结果

科学论文写作的逻辑模型

购书链接

科学研究的逻辑、方法和工具

版权所有 ©2018 智医创工具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4871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