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Tuesday, February 22, 2022

ABC平台

ABC平台

877

2/22/2022 3:51:18 PM

期刊名称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期刊拼音首字母

Z

官方网站

http://syzdyzl.paperopen.com/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河南省人民医院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申办级别

国家级

核心入选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

可下载数据库

知网

审稿周期

60天

发表周期

10个月

发表难度

影响因子

"复合影响因子:1.359 综合影响因子:1.287"

期刊简介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创刊于1987年,是国家科学技术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河南省人民医院共同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学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河南省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推荐一类学术期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41-1400/R,国际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4-3474。本刊为月刊,每月10日出刊。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与计划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河南省人民医院。
    栏目:设有专家论坛、学术讲堂、基础研究、临床研究、诊疗技术、药物与临床、疾病预防与控制、综述栏目。
一、发展史
1987年创刊,刊名《河南省人民医院院刊》。
1995年1月经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为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更名为《河南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3年更改刊名为《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6年9月升格为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
2008年7月第7期主管部门升格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跨入国家级期刊行列,期刊名称更改为《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二、编辑出版情况
(一)坚持办刊宗旨
    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执行《出版管理条例》、《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等国家有关出版工作的法律法规,严格按照办刊宗旨,注重所刊登论文的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和可读性。坚持“面向临床、面向全国”的原则,贯彻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反映我国临床诊治水平的现状和进展,介绍临床医疗、科研动态;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本着理论与实践结合,普及和提高并重的原则,刊登国内外诊断与治疗的新信息、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新经验,为提高我国临床诊治水平服务。
(二)不断提高论文刊登质量,扩大来稿数量
    严把稿件质量关,按照三审原则审稿、定稿、录用。随着刊物质量的不断提高,稿源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国除香港、澳门地区外均有来稿。2014年全年投稿量为2167篇,录用刊登稿件533篇,发文率24.6%。在录用刊登的533篇论文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及省、部级基金资助文章229篇,占全年发文量的43.0%。凡录用、刊登的稿件均严格把关,较好地保证了刊物的学术质量。
(三)不断加强编辑部自身建设
1. 重视期刊品牌建设。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期刊编排规范》、《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编排规范》、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审读结果、河南省新闻出版局审读结果,不断修订和完善本刊编辑、审理、排版等规范,认真细致审改稿件,包括:对政治性问题的审查和处理、法律性问题的审查和处理、学术性(技术性)问题的检查与加工、科学性问题的检查与加工、保密性问题的审查和处理及编排规范的加工处理。
2. 进一步优化编排了编辑部工作流程。对编辑工作流程、编务处理工作程序、审稿定稿程序等进行了优化,严格按照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各负其责,紧张、有序、团结、高效地开展各项工作。
3. 提高自身素质,了解科技新知识。为提高编辑部人员的专业素质,组织编辑部工作人员多次参加编辑出版规范培训班、中华预防医学会编辑岗位培训班和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学会编辑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班。编辑部定期组织业务学习,掌握编辑、出版工作的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并多次组织编辑积极参加各医学专业研讨会及专题讲座等,充分了解各医学专业研究新进展、新理论,提高编辑能力。
4. 应用现代技术提高工作效率。为提高现代化编辑能力,提高工作效率,经前期大量的准备工作,我刊自2010年6月正式启用了网上自动化采编系统(在河南医学期刊中也是首家),编辑在线及时处理稿件的编修、退改工作,审稿专家查看E-mail信箱中审稿邀请函后即可按提示完成在线审稿,作者登陆网站后即可查询稿件处理状态,下载校对稿,大大缩短了审稿、刊发周期,实现了无纸化办公,提高了工作效率。
5. 进一步强化学术不端检测工作。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7年3月23日发布《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试行)》中,明确定义7种学术不端行为;教育部2009年3月19日发布的《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教社科(2009)3号文件)中,列举了必须严肃处理的7种学术不端行为。这7种学术不端行为包括虚假署名、借名、挂名,基金项目和论文内容无关,伪造、篡改数据等。为维护学术公平,打击学术不端,我刊在2009年率先启用了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发现抄袭、伪造、一稿多投、篡改、一个成果多篇发表等学术不端行为坚决退稿,真正履行了科学“守门人”的职责,体现了学术公平,维护了学术尊严。
6. 为使在我刊发表的学术价值高,尤其是反映新业务、新技术的文章早日发表以指导临床,2011年8月我刊与中国知网签署了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协议,并在2011年第9期起将付印稿件以数字出版方式在中国知网优先发表,使得文章的网上传播日期提前了2~3个月。
7.为进一步扩大杂志的影响力,利用新媒体传播新技术、新业务,不断改进本刊投稿网址,为作者—读者—编者搭建一个良好的交流学习平台。于2015年3月开通了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微信平台,每期挑选有些论文转发,并刊发期刊编校的相关规范及论文书写规范。
(四)努力扩大杂志影响力,提高社会效益
每年我刊向全国各省相关专业专家、教授及临床工作者赠阅杂志4000余册;配合河南省人民医院合作医院建设和河南省卫生厅的卫生下乡活动,全年赠送杂志约6000册;积极参加公益事业,为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开展的“书海服务农村文化建设活动”捐献杂志3000册,使杂志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相关核心指标及收录情况
自2005年我刊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以来,我刊影响因子、可被引文献量、被引频次及基金论文比、综合评价指标逐年增高。
2019年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显示,在入选的2049种科技期刊中,本刊核心影响因子1.062,排名292位;核心总被引频次2423,排名289位;综合评价总分58.8,排名304位。
本刊在国内外有大量的高、中、低端用户、高端用户及浏览下载区域遍布五大洲。
数据库收录逐年增多,收录本刊的数据库包括:《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I》《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四、历年获奖情况
(一)编辑部获奖情况:河南省新闻出版局和中华预防医学会对所管期刊均是两年审读、评比1次,本刊在每次评比中均获奖,同时编辑部同志在每次的期刊编校大赛中均获奖。
1996年荣获河南省第二届“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
1998年、2000年、2002年连续荣获河南省“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2003年荣获河南省“优秀科技期刊奖”。
2009年荣获2007~2008年度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
2010年荣获“河南省一级期刊”。
2011年荣获2009~2010度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编辑奖”。
2011~2012年度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二等奖”。
2013年河南省评选第三届自然科学二十佳期刊中荣获“二十佳期刊提名奖”及“河南省一级期刊”。
2014年编辑部被评为“中华预防医学会先进编辑部”。
2015年度荣获中国期刊协会医药卫生期刊分会“中国医药卫生媒体最佳实践创新奖”,是河南省唯一获奖的期刊; 
2015年荣获2013~2014年度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三等奖”。
2016年荣获2015年度委管出版物主题宣传激励项目“最佳期刊”。
2017年荣获2015-2016年度编校质量奖。
2018年荣获2017年河南省一级期刊。 

期刊稿约

GB/T 3179-2009《期刊编排格式》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9年9月30日发布,2010年2月1日实施。
封面
1 将“出版年月、卷号、期号”改为“出版年、卷号、期号,或出版年、期号”。即封面中没有“月”。
2 书脊上排印“刊名、卷号、期号和出版年月”改为“刊名、卷号、期号和出版年份”——没有“月”。
目次
1 新标准删去了“责任者项原则上应全部列出文章责任者的姓名,但多于3人时亦可只列出前3名的姓名后加‘等’字”。关于责任者的标志,要求是“责任者项为多责任者时,各责任者间可用逗号隔开或留空。”即所有作者应全部列出。
2 增加广告目次:所登广告宜单列广告目次,在广告目次上方应标示“广告”。广告目次中一般只列广告发布者名称及广告内容的起始页码。
3 总目次应另编页码,应从单页码起排,为区别于正文页码,建议采用罗马数字。
文章编排
1 正文部分应根据需要页眉或其他适当位置标志: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第一作者或全部作者和文章题名—。即在页眉上增加出版年,双页码上列出刊名和出版年、卷号、期号,单页码上列出著者和文章题名,多个作者时只列第一作者,后加“等”
2 正文中必须列出全部作者的名字,英文摘要中的作者署名也一样。
3 每卷的最后1期,应在封一,或封四,或目次页版头等处标志“卷终”。
4 合刊用“-”表示,不用“~,—,/”,如第9-10期。
5 第一作者可以不写“出生年—”,可以不登照片。
6 摘要与正文中可以用第一人称。
7 摘要与正文中首次出现缩写,注明中英文全称,以后可用缩写
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不应少于5条。
2 文献序号用[ ]。
3 合刊号间用/,不用“-,—”,如2009,24(1/2):40-43.,无卷时:2009(3),年后无“,”。
4 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只须编1个首次引用时的序号;每次的引文页码不相同时, 将页码置于“[ ]”外(当“[ ]”在行文中时,则页码置于“[ ]”的上角标处),文献表中不再重复著录,只标注到年。
示例1: 张柏根等[4]15-17……张柏根等[4]55认为…… 根据文献[4]101-105……
示例2: ……已有不少论述[1,3][2]156-160……文献[2]199都指出……
5 文献不存在公开性原则,论文集、非公开正式出版的也可引用。未正式出版的学位论文出版项可按“保存地:保存单位、保存年”的顺序著录。
6 et,al不必斜体。
量和单位
1 量名称与标准量符号:质量(m),力(F),压力,压强(p),摄氏温度(t,θ),B的浓度(cB);质量分数(ω);体积分数(φ),体积质量(ρ)。
如:液相中氧化镁的质量分数表示为ω(MgO),
2 标准单位:质量 m/kg,压力,压强 p/kPa,体积质量 ρ(名称)/(mg/L),c(浓度)/(mol/L)
3 量的符号必须斜体,pH除外。
4 正确的表示:动脉血压 pa,静脉血压 pv,氧分压 p(O2),一氧化碳分压 p(CO)
5 组合单位一般只用1个词头,如ng/mL——μg/L
6 量名称与单位符号间应用斜线,如面积比率,%——面积比率/%,p(CO2)/kPa,尤其在图、表中
7 ppm——×106
8 kDa——×103
其他
1 天数,年数——时间
2 年改为“a”表示,如病程3~5 a,随访3 a,但表示2008年时不能改为a,因此时年不是计量单位。
3 ()可以连用,但必须成对出现,如( ( ) )
4 在图、表等中用特定单位表示量的数值时应用量与单位的比值表示,如:p/kPa,当单位为组合单位时单位上需加“( )”,如v/(km/h)或v/(km·h—1);量符号可用名称替代,()可以连用,但必须成对出现,如质量热容/(J/(kg·K))。
5 4位以上数字采用三位分节法,不用“,”等,如:1 030,0.414 0。
6 09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板)》统计,科技期刊的平均自引率为0.19。
7 副题名前的“——”改为“:”。
8 次第数字:第1届,第2次,第3天,第4版,第5卷;8341部队,T11次列车。
正确的表达方式,举例如下:
正文中
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体积分数5%CO2培养箱,体积分数70%乙醇,质量分数10%葡萄糖溶液,质量分数2%利多卡因,质量分数2%琼脂糖凝胶等
图表中用量与单位的比值表示
ρ(MIP-1α)/(ng/L),ρ(RANTES)/(μg/L),ρ(SDF-1)/(ng/L),ρ(D-乳酸)/(mg/L)
c(FBS)/(mmol/L),c(2 h PBG)/(mmol/L),c(BUN)/(mmol/L),c(Cr)/(mmol/L),c(氯胺酮)/(mol/L),c(雌二醇)/(μmol/·L)
阳性细胞数/(个/mm2),细胞活力/%,APTT/s

投稿方式

在线投稿:http://syzdyzl.paperopen.com/Login.aspx?Role=author

独家点评

期刊评分

版权所有 ©2018 智医创工具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48712号-4

* 您的姓名:
职务:
公司名称:
联系邮箱:
*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 信息标题:
* 信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