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说到科研,全科医学的伙伴们估计不少人认为这是三级医院医生或者是专门从事医学研究人员的专属,和自己没有多大关系、或者是很多人是为了职业发展及晋升被迫去开展科研的——感觉科研是个痛苦的过程。
那么科研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做科研?能不能快乐的做科研呢?由张勘及沈福来主编的《科学研究的逻辑、方法和工具——科研三部曲》系列作为针对全科医生提升科研能力的教材,这些年来在上海普及培训了超过1000人次的全科医生,整个系列教材化繁就简,案例详实、阅读性强,得到了广大学员的好评。本栏目也将连载原书部分内容以飨伙伴,希望大家能把科研的思维和逻辑带到日常工作中,全科医学是科研的热土,希望能抛砖引玉,启发及开拓大家的思路,也鼓励大家勇于探索、不断总结、优化实践!
祝愿大家快乐的做科研,以科研助推全方位的进步!
三部曲之一——科研逻辑篇
系列2——好研究的基本原则(详看《科学研究的逻辑——思考判断胜于一切》第三章节)
好研究的基本原则——源于工作,高于工作,回归工作
通过对科学研究本质的思考,我们必须意识到,科学研究活动,本身是一种工具,它的最终目标不是帮助我们达成职称晋升、论文发表、提高学术地位【那只是科学研究活动成果的附带结果】,而是帮助我们认识客观世界、解决现实工作中的问题与困难、帮助我们更好地推进现实工作,最终推动临床医学的学科发展。
好的科学研究应遵循怎样的原则开展呢?
源于工作:做“问题本质”的研究
这其中有两层含义,第一,在日常工作中,看到不和谐的现象或产生认知冲突时,研究者是否能抓到其中的本质矛盾或主要矛盾,第二,抓住了本质矛盾或主要矛盾后,是否能够进一步地分析矛盾本身意味着什么?也即矛盾的本质是什么。
如果研究者在梳理矛盾的过程中,观察的对象数量与时间不够【提炼不出那些发生概率更高、关联更普遍的内隐事实】,对现实背后的矛盾挖掘深度不够,甚至挖掘方式不对,均有可能提出错误的研究假设,使得整个研究误入歧途。
工作、学习、做研究,要抓到本质的矛盾和矛盾的本质,并非易事,且恰恰是拉开同行之间距离的关键原因。要做到这一点,除了扎实的工作,长期的观察,还要锻炼自己的逻辑分析能力和籍由一定的工具,帮助梳理思考与呈现矛盾。我们也应该询问自己,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工作中,究竟存在什么样的客观现象?客观现象有何不协调之处?有多少人发现不和谐之处的客观存在?导致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原因背后的本质是什么?我应该怎样用最简明精确的方式对其进行提炼概括呢?
回归现实,直指矛盾,做生长在现实土壤中的“问题本质”的研究,并快速应用于临床,才真正体现了临床研究的特色与价值。
高于工作:做“系统性”的、“有规划”的研究
研究与工作的不同之处在于,①工作可以适时、灵活地调整,而研究经过长时间地系统思考与规划,一旦确定、开启,就不得随意调整和终止,因此,在计划性上,要求远远高于日常工作,②研究必须通过事先指定的设计,采集指定的数据,回答指定的问题,在目标性上,要求远远高于日常工作,③研究必须回答“需要回答”、“无人回答”或“回答还不够充分”的问题,并能说服读者相信和接受其结果和结论,在先进性和科学性上,要求远远高于日常工作。
基于此,建议研究者:既不要企图在一次研究计划中,解释和解决某一个领域的所有问题,也不要东跳西转,不可持续。在开展研究前,建议做好研究路径的设计,将自己的研究领域,进行全面勾勒、有序规划、科学排序,且一旦确定,就不要随意调整方向,而只有逐一探索、走完一个完整的研究路径,你才能够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和学科带头人。
回归工作:做“可改善现状”的研究
好研究来自好工作,自然地,好研究也一定能够回到日常工作中去,解决问题,改善现状。
最优秀的科学研究,一定是为了解决现实工作、生活中最重要、紧迫的问题而存在的,同理,最优秀的科学研究成果,也必须是能够解决现实问题的有力武器。
科学研究与工作密不可分,科学研究的成果最终一定是为了改善现状、推进现实工作而存在的,而现实工作中遇到的困境,反过来又引发我们进行新的思考,开展研究以明确问题、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
购书链接:
科学研究的逻辑、方法和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