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不得不了解的三论

5/16/2022

沈福来

沈福来

4522

5/16/2022 12:00:00 AM

全文1084个字,预计阅读2.5分钟。

据统计,大多数人阅读一篇文章的时间=文章字数÷(300~500字/分钟)


What is it?Can we know it?How to know it?

从古到今,从一般的社会工作行动者到科学的研究者,无不在回答着以上三个问题。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贯穿于我们人类历史探索的始终。

第一个问题是本体论问题,问的是这个世界的本质,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真理存在还是不存在?第二个问题是认识论问题,如果这个世界有真理,有规律,我们能够认识它吗?我们可通过何种进路去认识它呢?第三个问题是方法论问题,如果这个世界有真理,有规律,我们选择了某种进路去认识它,那么,在认识的征途上,我们具体采用哪些方法和手段认识规律,获取知识呢?这三个问题是递进式的,对后面问题的肯定回答,基于对其前面问题的肯定回答。自古以来,人们在探索自然与社会现象,进行问题剖析的时候,无不遵循上述三个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解释与回答,而人们在回答客观事物从本体到认识、方法的过程,则被称之为“科学研究”【经验世界则是反的,不是先搞清楚是什么再做,而是“先别管它是什么,先做了再说”,后面你就自然知道它是什么了】

其实,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与科学研究的八要素之一:学科领域的学科特征、思维习惯与测量精度是一一对应的。我们搬出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并不是凑字数、摆花架子、搞形式主义,而是发现在临床研究领域,即使是极高level的研究者也难免会掉在细节当中,难以回答:1、自己究竟身在何处?2、到底在解决什么问题?3、当前所遇到的困难是什么范畴的原因造成的?4、国际上众多的研究进路和方法论,其各自源于怎样的基本认识(本体论)?5、当前共有多少种认知?它们之间的竞争和趋同如何?不同的认识产生了哪些研究视角?(认识论)6、由此而产生的方法论为何?我们自己的本体论是否已形成,从医学模式到临床学科?7、我们的传统医学或某临床学科的本体论如何构建与国际同行达成共识的基础?如何建立不同本体论之间的对话机制?如果研究者脑海中,缺乏一张对科学研究方法体系的认知地图,即使有再多知识贡献,也很难获得学术的领导权、规制权和话语权,因为其必然缺乏判断、定位、翻译和整合新范式的能力。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既是意识问题,也是方法问题,既是客观规律,也是技能技巧,它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人类认知问题的思维逻辑,它也是研究者真正驾驭研究所必须掌握的方法原理和技能技巧。它们构成了我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地基,科学知识体系的大厦得以在此地基上建构。三者的关系,及其与方法和原始材料的关系,学者乔纳森·格里斯一图说明!


图1.构成研究的基石之间的相互关系(乔纳森·格里斯,2011)

版权所有 ©2018 智医创工具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4871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