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公立医院改革再出新政 重新给医生“定价”

8/20/2018

813

8/20/2018 12:00:00 AM

导读
5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指出通过外部治理以及内部管理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将成为工作重点,改革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进一步降低个人卫生支出。
关键字: 医改 | 医生 
    5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指出通过外部治理以及内部管理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将成为工作重点,改革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进一步降低个人卫生支出。
    公立医院的改革尝试再进一步。
    5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指出通过外部治理以及内部管理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将成为工作重点,改革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进一步降低个人卫生支出。
    医生是整个医疗体系核心的资源,但此前这个关键群体的价值却被大大低估。此次公立医院改革或许能够改善医生群体的处境。

医生“出院”
    《意见》指出,将建立高效的政府办医体制,落实公立医院自主权,强化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完善相关的考核评价体制以及监督机制。在该指导意见下,长期被抑制的公立医院服务人员、医生待遇有望得到大幅改进。
    公立医院医生待遇欠佳被直指为“以药养医”、“医疗腐败”的根本原因,而最近几年在民营医院的高薪邀请下,不少公立医院的医生也开始尝试通过其他途径来实现自我价值。不少如“张强医生”集团的新型医生组织诞生,这些在公立医院已有一定声誉的医生通过与民营医院合作等多种方式来运营。
    除此之外,“多点执医”政策的试点也为提升医生待遇提供了可能,但现状并不容乐观。以浙江为例,根据政策,自2012年2月1日,该省各大医院副高级职称以上的医生,不用跳槽,就允许去民营医院执业行医。但一年后在相关卫生机构登记“兼职”的医生数量却仅为44人。
    “谈了几位在大医院工作的医生,我们双方已经基本达成了一致,充分利用专家休息时间来这里坐诊和开刀,可最后都卡在医院‘不鼓励’,不了了之。现在,医生基本上是用会诊的形式,临时来客串一下。”一位民营医院的院长告知《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实际上,包括去年建成开业的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在内,“多点执医”的政策落实并不容易,专家出“院”,公立医院并不愿意,这背后最直接的原因是公立医院并不愿核心医疗资源外流。
    在此前提下,以公立医院为核心的医生薪酬制度改革便成为了关切重点。此次《意见》明确指出具体落实方式:根据医疗行业培养周期长、职业风险高、技术难度大、责任担当重等特点,国家有关部门要加快研究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改革方案,着力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合理确定医务人员收入水平,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完善绩效工资制度,公立医院通过科学的绩效考核自助进行收入分配,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临床一线、业务骨干、关键岗位以及支援基层和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合理拉开差距。
破除以药养医
  此前3月30日,《关于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通知》中对县级公立医院的改革提出要求:县级原则上只设1个县办综合性医院和1个中医院,其余的将会转身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是引入社会资本共同经营,并提出发展远程医疗设施,通过信息化手段解决病人“看病难”的问题。而在本次的《意见》中,进一步对城市公立医院提出要求与之呼应:一方面通过分级转诊“下沉”三级医院患者至一二级医院,另一方面推进远程医疗等信息化手段,协助基层医疗的发展。
    “公立医院改革从面上来看已经覆盖1400多个县,有12个省全部推行了公立改革。而且取消以药补医的机制,已经有三分之二的县市实现。其实公立医院的改革大家都清楚,它已经在我们新一轮改革中列为重中之重,无论是医疗保障制度还是医疗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药品流通改革,进展非常快。”中国农工党中央研究室副主任石光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在本次《意见》中明确指出,将降低药品和卫生材料收入的比重,合理调整提升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
    “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在流通领域出了这么多事,好多医生开药是带回扣的,这样的生产流通的情况,完全扭曲了医生的行为。”石光表示。
    破除以药补医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重点,在这一轮改革扩展到破除药价背后的相关利益链条。在此之前,试点地区在降低药占比上都采取了不同的策略,主要集中表现为:带量采购、量价挂钩、全省统一配送,实行两票制和医务人员年薪制,总体来看都在不同程度上减少了公立医院的药占比。

版权所有 ©2018 智医创工具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4871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