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热点】北仑模式:中医药适宜技术落地基层

8/20/2018

722

8/20/2018 12:00:00 AM

最近,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中医院引领创建的“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示范基地”通过省级验收。该基地实施项目化目标管理责任制,促使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做到“龙头更强,网络更牢,投入更大,成效更好”。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以推广应用适宜技术为主的社区中医药门诊人次,从2009年的19.3万增至2013年的81万,4年来翻了两番;社区中医药诊疗量占社区门诊总人次的40.3%,门诊中医药均次费用比西医便宜四分之一,从而使北仑区9个街道(乡镇)80万居民在更大范围内体验到“简便验廉”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北仑区社区中医药适宜技术业务量,在全省市区区域社区卫生服务中独占鳌头。
 
  最近,北仑区中医院引领创建的“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示范基地”通过省级验收。北仑区中医院院长贺海平介绍,这一示范基地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是实施项目化目标管理责任制,促使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做到“龙头更强,网络更牢,投入更大,成效更好”。业内人士称,中医药适宜技术下基层的“北仑模式”值得推广。
 
  做强适宜技术区域龙头
 
  北仑区中医院副院长郑岳花介绍,要向基层推广适宜技术,作为区域中医药龙头医院要有扎实的基础。为此,该院从中医药人才队伍抓起。北仑区中医院现有执业医师中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医生已占65%以上,经规范培训的“西学中”临床医生有60余名,目前又有20多名西医参加“西学中”系统学习,促使中医院中医药技术力量不断增强。
 
  这些年来,该院着力打造“名院、名科、名医”品牌,创建了颇具特色的中医或中西医结合内科、外科、皮肤科、骨伤科、肛肠科等,尤其重视针灸、理疗、推拿等与中医药适宜技术相关科室的建设。如针灸推拿科原先仅3名医生,用房不足60平方米;医院近年来招聘了2名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专业本科生,整合了院内“中医外治”人力资源,创建了集针灸、推拿、理疗为一体,医疗用房增至200余平方米的中医非药物综合治疗区,从而使针灸推拿康复门诊量比2年前翻番。
 
  该院推广适宜技术的特点,首先是临床科室普遍推广。医院推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激励举措,要求做到能用中医药治疗的不用西医西药,能用非药物适宜技术治好的不服用中药;对临床科室和医生实施应用适宜技术绩效考核并与奖金挂钩,促使该院门诊、住院中医药治疗率分别达70%以上。
 
  同时,病区实现适宜技术特色护理全覆盖。该院在全省率先施行《中医护理目标管理责任制》,从强化特色护理培训抓起,使医院全体临床护士都能操作刮痧、穴位按摩、耳穴埋头、中药熏洗、中药灌肠、中药雾化、穴位敷贴、耳穴治病等8项适宜技术。2011年9月开始,医院首先创建内科“中医特色护理模式病房”,确定糖尿病、高血压、哮喘、肺炎等为中医辨证施护单病种;采用8项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对住院病人分别进行辨证施护。现在,医院其余病区的特色护理病种也分别达2种以上,如外科病区腰腿痛、骨折筋伤;妇产科的流产、保胎和异位妊娠;儿科小儿腹泻、咳嗽哮喘等,对这些病种普遍使用适宜技术护理。病区护士还开展中医养生保健讲座,推广中医经络穴位养生操。
 
  搭建适宜技术推广平台
 
  2010年11月,北仑区正式启动中医药适宜技术示范基地建设后,区中医院牵头搭建推广平台,创建了由区中医院领衔的区域内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加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联合体”。该联合体通过技术帮扶、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统一管理等形式,对“适宜技术下基层”进行全方位区域合作。
 
  “联合体”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的主要做法为:
 
  一是健全管理组织。在区卫生局领导下,成立了由区中医院院长任组长、相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为副组长的适宜技术推广领导小组和由专家组成的技术小组,负责制订实施区域工作计划和督导、考核等制度,实行“联合体推广应用适宜技术目标管理”,做到定期检查,及时考评。
 
  二是确定推广项目。从国家和省级层面推出的中医临床适宜技术推广目录中,筛选出10项作为北仑区首轮推广项目。
 
  三是组织层层培训。3年来,北仑区经规范培训考核,培养出44名中医药适宜技术师资,由他们负责培训和带教社区乡村医生。区中医院还集中举办了15次适宜技术专题培训,800余人次参加,使适宜技术培训覆盖到全区所有街道(乡镇)及村级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联合体”内临床医生参加10项适宜技术的培训率达百分之百,均经考试考核合格。还通过知识竞赛、技能比武和反复培训,不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适宜技术服务水平。
 
  四是宣传发动到家。区中医院组建适宜技术健康教育宣讲团,3年来深入农村社区开讲30余场。同时采取制发宣传资料、展出宣传图版、举办科普讲座、开展下乡义诊和咨询服务等多种形式,使推广应用适宜技术家喻户晓。
 
  五是人员、设施和保障措施“三落实”。中医院和“联合体”各街道(乡镇)成员单位,推广应用适宜技术有专人负责、专人操作,有专用医疗场所及设备设施,有专项资金投入。省卫生部门和北仑区、街道(乡镇)两级财政共拨专款200余万元,用于适宜技术示范基地建设。
 
  应用适宜技术遍地开花
 
    北仑区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全区9个街道(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设置中医科,并普遍创建相对独立、初具规模的街道(乡镇)中医馆,推广应用10种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据“联合体”5家成员单位统计,4年来开展10项适宜技术服务人次,每年以两位数增长。霞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灸推拿科2013年开展适宜技术服务达3600余人次,比上一年增长31%;该科应用“仰卧拔伸手法治疗颈椎病”、“高氏揉捏法治疗小儿伤食腹泻技术”疗效显著,慕名就医者络绎不绝。

    新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推广应用10项适宜技术逐项进行疗效总结评估,其中对“穴位敷贴”防治儿童哮喘595例观察结果,好转率达百分之百;还对“三部推拿法”治颈源性眩晕、“阿是穴点刺”治偏头痛等9项适宜技术进行全程临床观察,做到边推广应用边总结提高。据该街道调查,居民对适宜技术服务知晓率和满意度均达90%以上。
 
    北仑区适宜技术服务已从街道(乡镇)卫生机构延伸到村级社区卫生服务站。全区36个卫生服务站的社区(乡村)医生均为“全科医生”,全都经过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各站都配备中医基本诊疗设施,开展针灸、敷贴、刮痧等适宜技术服务达8种以上。有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还专设适宜技术康复室,常年为需要肢体康复的患者提供针灸推拿等适宜技术服务。
 
    北仑区卫生局业务科长乐孝艳说,社区中医药服务包括适宜技术推广取得的业绩,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得益于该区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该区中医药人员从2009年不足100名,到2013年增加到190多名。
 
    “北仑模式”的几点启迪

 
    北仑区中医院引领“适宜技术下基层”这一区域模式,充分发挥了中医药在新医改中的示范作用,产生了“少花钱看好病”的良好社会经济效益。但不少卫生管理干部和医务人员反映,推广应用适宜技术并形成长效机制还任重道远。
 
    通过采访,记者从“北仑模式”得到的启迪是:
 
   其一,要有切实的保障机制。北仑区在确保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基本建设和“人头费”的基础上,财政新增补助项目,如给予适宜技术推广应用“联合体”每个基地16万元奖励,并安排适宜技术项目每项2万元的推广经费;各级卫生医疗机构应用中医适宜技术,按每门诊人次8元、每住院床日15元的标准予以补助。此外,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全都列入医保(农医保)报销,而且比西医西药报销高出20个百分点。据了解,北仑区中医药投入力度之大为浙江全省区(县、市)之最,如该区中医院2013年获得包括推广适宜技术在内的各项财政补助共达4262万元,占该院总收入1.78亿元的23.8%。乐孝艳说,北仑区财政确保各级卫生医疗机构不必挖空心思“找米下锅”,所以基层对推广低收费的适宜技术的积极性很高。不过国家层面似乎还缺乏推广适宜技术的专项财力扶持,希望建立完善相关的政策保障机制。
 
    其二,推广项目应从区域实际出发。目前,基层推广适宜技术按卫生部门管理要求,只能从国家和省推出的“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库”中挑选。但这些项目基本为大医院的课题成果,专科性强,如“三步推拿法治疗不寐技术”、“头皮针抽提法治疗中风”等。由于技术要求高,病源缺乏,加上患者习惯于依赖药物以及对疗效的较高期待等因素,导致在基层推广难。北仑区中医院针推科主任贺丹红认为,确定区域推广项目要从实际出发,可到基层医院和民间去挖掘筛选。如当地民间就有“桡骨小头半脱位”手法复位技术,这些操作简便、效果很好的适宜技术就应推广。
 
    其三,要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激发基层民众对适宜技术的潜在需求和服务利用。
 
    其四,要在政策支持引导下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医患双方推广应用适宜技术的积极性。
 
    其五,国家层面应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区域推广的实践与效果评价研究,形成可供各地参考的区域推广模式。

版权所有 ©2018 智医创工具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4871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