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热点】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健康支撑

8/20/2018

680

8/20/2018 12:00:00 AM

源文件发表时间:2013年12月18日
    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民族梦、国家梦最终要落脚到人民的梦上,着眼点是为人民谋幸福。健康是幸福的起点,一人之健康是立身之本,人民之健康是立国之基。守护全国13亿多人的健康,是卫生计生工作的神圣职责。
    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在新时期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加快科学发展的宏伟蓝图,明确提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近日指出,“人民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我们要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以十八大精神为统领,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
    以全民健康来促进全面小康,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健康支撑,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深化医改,努力让人民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二是预防为主,努力提升城乡居民的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三是齐抓共建,努力形成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的卫生计生事业格局。
 
深化医改,努力让人民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人民健康,把维护全体人民健康作为始终如一的奋斗目标。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不懈的努力,我们已经彻底地洗雪了“东亚病夫”的耻辱。国际上衡量一个国家居民健康水平最常用的有3个指标:人均预期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5岁提高到2010年的74.8岁,提高了一倍还多。孕产妇死亡率从新中国成立初的1500/10万下降到2012年的24.5/10万,婴儿死亡率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200‰下降到2012年的10.3,后两个指标提前完成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要求。这些指标综合反映了我国城乡居民的健康状况已经位居发展中国家的前列,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生命质量大大提高。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新形势下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差异化的健康需求还面临着巨大挑战。一是工业化、城镇化、疾病谱变化和生态环境变化对人民健康的影响更加严峻一方面,由于生态环境、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快速变化以及社会因素导致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饮水安全、职业安全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另一方面,我国面临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双重负担,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居民主要的疾病负担二是卫生计生资源配置等体制机制问题更加凸显。卫生计生资源总量和优质资源不足,服务能力亟待提高,资源配置、居民健康水平在城乡、地区和人群分布方面还存在显著差异。三是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等突出问题更加紧迫,如群众的大病医疗费用负担仍然较重等。
    2009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启动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探索这一世界性难题的中国式解决办法。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重点在“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方面下功夫,大力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从制度上保证每个居民都能公平地获得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目前,深化医改已经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效,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医改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以改革推动医疗卫生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向改革要红利,仍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中之重。
 
坚持预防为主,努力提升城乡居民健康素养
    健康是什么?世界卫生组织有个定义,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呵护人民的健康也是我们的职责,我们办好医疗服务,最终的目标还是尽量让老百姓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做好重大传染性疾病和慢性疾病的防控。传染病防治工作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和 国家安全稳定。2003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在总结抗击“非典”重大胜利的经验教训基础上,高度重视和全面加强了传染病防治工作。
(二)积极稳妥应对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工作肩负着有效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各种自然灾害、安全生产事故等突  发事件的使命。卫生应急是一项实践性很强、发展也很快的工作。需要不断摸索经验,把好的经验转化成长效工作机制和规范,实现科学发展。近期,要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加强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建设。二是加强卫生应急现场处置队伍建设,现场处置队伍是卫生应急队伍的“尖刀班”。三是抓好基层卫生应急机制建设,有效提升基层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加强队伍的日常建设和管理,长期有效保持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
(三)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出生缺陷高发国家。目前全国残疾人口近8300万,其中有一部分是由出生缺陷导致的,这些出生缺陷有的是可以早期发现、采取措施预防的。同时还要加强科研攻关,重点开发高效无创出生缺陷早期筛查、检测及诊断技术,遗传疾病生物治疗技术等,为实现“出生缺陷率低于3%”的目标提供科学保障。
(四)做好食品安全标准制修订和风险监测。李克强总理说过,“食品安全大于天,涉及到千家万户,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食品安全方面,我们的职责是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依法制定并公布食品安全标准,负责食品、食品添加剂及相关产品新原料、新品种的安全性审查。通俗讲,有两项,一是判断食品和添加剂等产品达到什么标准吃下去是安全的;二是监测市场上现有的食品会不会给群众健康带来安全上的损害。
我们现在标准体现的是底线原则,就好像一把横放的尺子,为产品设置了一个底线,底线以上达标,以下不达标,不达标的不准进入市场。底线原则虽然为人民健康负责,但我们还是要想到怎么能够鼓励企业提高食品质量的水平。所以今后要有这样一个思维,要把这把尺子竖着放,鼓励企业在我们标准的基础上优质优价,越往上质量越好;消费者根据产品质量高于标准位置的水平和相应的价格来决定购买行为,这就能够给生产企业发出一个正确的信号,引导他们不断提高质量,同时生产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产品。在这种情况下,让企业和消费者形成一种互利互惠、相互促进的关系。
(五)不断提高群众的健康素养和自我保健能力。有关研究表明,行为与生活方式、环境、生物学和卫生服务是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其中行为与生活方式的影响占60%以上。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改善行为与生活方式的有效手段,投入的产出比很高,所以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免疫和疾病监测确定为21世纪防控疾病、促进健康的三大优先策略。
我们需要拥有科学的健康素养。2008年,卫生部就发布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包括基本知识与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三大部分。掌握了这66条,可以说就基本具备了较好的健康素养。整体来讲,目前人们的健康素养水平不容乐观,调查显示,北京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是25%左右,就是说每4个人只有1个人具备基本的健康素养。
 
齐抓共建,努力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卫生计生事业格局
(一)大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医药卫生人才是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维护人民健康的重要保障。长期以来,广大医务人员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以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创造了一个个生命奇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2012年我国卫生人员总量已达911.6万人,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1.94人、注册护士1.85人,居发展中国家前列。
但是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相比,当前卫生人才总量仍然不足,有一部分医学院校的毕业生毕业了之后,并没有完全进入到医疗战线工作,特别是基层和中西部卫生人才又严重匮乏。这几年国家对基层卫生投入很大,为社区卫生中心、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等配备了很多仪器设备,可是有的地方没人会用。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由于基层环境比较艰苦、薪酬低,人才不愿意去,所以这几年通过推行全科医生特岗计划和支持西部基层医生特岗计划试点工作来改变这种状况。另一方面由于基层现有的人才不强,也要完善医学人才的培养。如果基层的人才不能很强的话,群众就对基层缺乏信任,跑到大医院看病。无论是在大医院还是在乡镇卫生院都能有基本水准一样的医生来看病,这是我们一个理想目标,我们要朝着这个目标扎扎实实向前走。
(二)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医生一个是崇高的职业,也是一个肩负着沉重社会责任的职业。任何行业都讲究职业道德,但医生的天职是拯救生命,所以医德尤为人们所看重。要树立厚德载医的观念,一是坚持恪守宗旨、救死扶伤的精神。要坚持以人为本,秉承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把呵护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最高使命,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二是坚持尊重生命、崇尚医德的精神。要尊重患者,将病人利益放在第一位,不仅提供最佳的治疗技术,还要给予高度的人文关怀。三是坚持尊重科学、精益求精的精神。要求医务人员不断更新医学知识和理念,不断挑战医学科学难题和未知领域,努力提高医学水平和医疗质量。
(三)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应建立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帮助的医患关系。医务人员要对患者的病痛感同身受,努力使患者得到好的治疗和服务,同时我们广大群众也要理解、支持医务人员的辛勤工作。医疗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的所有疾病不可能是手到病除的。每个人都有生老病死,伴随一生的,除了亲人,就是医生。伤害医生,也是伤害自己,所以我们强烈谴责那些伤害无辜医务人员的违法犯罪行为。要坚决打击这种行为,加强平安医院的建设,努力构建第三方调节机制,同时也要推进医疗责任事故保险机制,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四)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今年8月召开的第八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中国表示支持。因为这不仅是一种理念和策略,更是一个大健康格局的构建所需要的。这就要求全社会动员起来,建立一个强大的为健康服务、倡导健康的社会力量。全社会都要主动把健康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优先考虑,社会组织、强大的医疗卫生队伍,共同为维护群众健康提供技术支撑。我们也希望在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下,每个中国人都拥有健康的身体,每个家庭都幸福安康。
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将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版权所有 ©2018 智医创工具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4871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