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热点】“社区医疗新世界”项目报告

8/20/2018

779

8/20/2018 12:00:00 AM

源文件发表时间:2013年11月26日
【导语】2013年10月29日-31日,由北京市卫生局、香港医管局联合举办,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负责组织实施的“社区医疗新世界”项目。该项目邀请了来自香港医管局的全科医生介绍全科医学理论知识,并现场培养学员的临床应诊技巧能力。
 

未病、欲病、已病均为治  全科医生的重心仍为“治”
讲者:香港医院管理局港岛东联网家庭医学及基层医疗服务部门主管及顾问医生 朱伟星
    既往一直推行的医疗理念是分级分层的诊疗(图一)。研究显示,大部分人患病后选择自我照护,病情较重患者会选择基层医院的初级照护,危重者则选择医院照护。就长远目标而言,我们希望可以将医院照护的这部分人群维持在10%以下(图二)。
    香港的基层医疗与内地有不少差异。例如,内地的基层医疗是“防、治、保、康、教、计”均由社区医疗机构负责,实现六位一体;而香港的“防、保、教、计”由卫生署负责,治由医院管理局和私营诊所负责,康由医院管理局负责。虽然内地的六位一体模式有一定的优势,但由于负责工作多样,对于治的方面就显得薄弱。因此,希望内地的医生对治引起重视。
治疗从信任开始  促使患者选择社区医疗机构的因素是医生的口碑、治疗的价格,还是制度、地域等因素的限制?其实,患者并不在意向何种医生(专科医生或全科医生)求诊,她们只希望该医生能解决自己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信任是最好的桥梁。当医患沟通存在问题时,易导致医疗纠纷甚至暴力事件。
治疗的目的  一名社区的全科医生长期接诊一位患者,可能会偶尔处理其急性发病,也可能需要与其长期对抗慢性病,甚至面对其罹患癌症去世。这就是社区全科医生与医院专科医生最大的不同,专科医生接诊一位患者只是一个短暂的个案,而社区的全科医生是要与患者长期抗击病魔的。
    古语云  :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在社区的这篇战场上,我们全科医生都应该努力的成为上医,同时面对欲病和已病亦可医治。

重视诊疗中的临床技巧
讲者:香港医院管理局港岛东联网家庭医学及基层医疗服务部门主管及顾问医生  姚玉筠
临床技巧的重要性
    患者来基层医疗机构的期望或原因各有不同,或为自我保健,或为疾病治疗。不同的文化或心理因素可致患者决定就医时的想法各有不同。医生需尝试去发现患者的真正就医原因,这将有助于患者的管理。由于患者就诊时症状并不显著,基层医疗机构所接诊的疾病的发病率不同、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的定位及分工不同等因素,基层全科医生需调整临床诊疗技巧,以实现更好地诊疗效果。
应诊能力
    在每次接诊中,医生需处理以下4类问题:1、患者本次的就诊原因2、改良患者需求医疗服务行为3、管理患者的慢性疾病4、把握预防疾病的机会,促进健康。再次过程中,应诊能力尤为重要。
应诊能力分为病史采集(占应诊能力的20%)体格检查(占10%)患者管理(占20%)解决问题(占20%)预防保健(占10%)病历保存(占10%)这7方面的能力。
病史采集   医生需运用沟通技巧,以系统的方法从患者处收集相关、特殊、精确地资料,并准确分析,以期有助于鉴别判断。此外,医生还须明确患者的就诊原因,结合其生理、心理、社会因素,给出三维诊断。
其实在诊疗过程中,有两位专家面对面交流,讨论病情,寻求帮助:一位是拥有专业医学知识的医生,另一位是最了解自己本身不适及疾病对其影响的患者。这需要良好的沟通。而沟通的技巧在于建立友善的医患关系,可采用患者自我介绍、让其放松并充分表述问题,适当的沉默及留意患者的肢体动作等方法。
体格检查  医生需熟练进行体格检查并正确找出相关的特定特征,还须关注此事患者的感受。
解决问题  根据患者的病史、查体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医生应明确诊断。
患者管理   根据诊断结果,医生可为患者制定管理计划,包括解释、建议、药物处方、转诊、检查、随访、预防等。此外,医生还须检视患者对医生所给出的解释或建议的理解程度,这对于病情的整体管理有重要意义。
与患者的关系  医生对患者应保持友善且专业的态度,感受患者的需要、
预防保健    医生应抓住机会,充分向患者解释疾病情况,取得患者的合作。
病历保存   作为法律文件,诊疗记录的撰写必须准确,以期在后期诊疗中为同一或其他医生提供患者既往的情况。

 

版权所有 ©2018 智医创工具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4871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