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关于开展2019年“全国爱牙日”宣传活动的通知

8/26/2019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国家卫生健康委

1228

8/26/2019 12:00:00 AM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疾控处,中国疾控中心,中华口腔医学会,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
  2019年9月20日是第31个“全国爱牙日”。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和《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有关要求,进一步提升群众口腔健康素养水平,促进口腔健康行为的形成,现就做好2019年“全国爱牙日”宣传活动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2019年“全国爱牙日”的宣传主题是“口腔健康?全身健康”,副主题是“刷牙漱口用牙线?洁牙护龈促健康”,以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的关系为切入点,加大口腔健康科普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口腔健康意识,建立自我口腔健康行为,营造有利于口腔健康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宣传重点
  为了便于各地更好地开展主题宣传活动,我委组织编制了宣传海报、口腔健康核心信息及知识要点,宣传海报源文件可在中华口腔医学会、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官网自行下载。各地可根据当地情况编印制作相关宣传材料,湖南、海南等地增加“长期咀嚼槟榔危害口腔健康”相关内容,配合整体宣传活动的开展。
  三、活动内容
  (一)各地要高度重视口腔健康宣传工作,结合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学协会等社会团体优势,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推动建立自我为主、人际互助、社会支持、政府指导的口腔健康管理模式。
  (二)各地要将“全国爱牙日”活动与日常科普活动有效结合,创新宣传形式和载体,提高口腔健康教育的可及性,推动健康教育进课堂、进家庭、进社区、进单位,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口腔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
  (三)中华口腔医学会、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机构为宣传活动提供技术支持,各地着重培养口腔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确保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职责落到实处。

  附件:1.2019年“全国爱牙日”宣传海报
     2.口腔健康核心信息及知识要点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  

2019年8月21日   

  (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附件1


2019年“全国爱牙日”宣传海报


?



 

  下载链接:2019年920全国爱牙日海报60x90cm-06



附件2


口腔健康核心信息及知识要点


  一、每天有效刷牙两次
  龋病和牙周疾病是两种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主要是由附着在牙齿上的牙菌斑引起,因此清除牙菌斑是维护口腔健康的基础。刷牙能去除牙菌斑、软垢和食物残渣,保持口腔卫生,维护牙齿和牙周组织健康。刷牙清除牙菌斑数小时后,菌斑可以在清洁的牙面上重新附着,不断形成。特别是夜间入睡后,唾液分泌减少,口腔自洁作用差,细菌更容易生长。因此,每天至少要刷牙两次,晚上睡前刷牙更重要。坚持做到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一)提倡用水平颤动拂刷法刷牙。
  1.先将刷头放于后牙牙齿与牙龈交界处,上牙向上,下牙向下,与牙齿大约呈45°角,轻微加压,前后颤动10次左右,然后将牙刷向牙面转动,上下拂刷。
  2.按照上述方法,每次颤动约刷2~3颗牙,刷牙范围应有所重叠。
  3.刷上前牙舌面时,将刷头竖放在牙面上,使前部刷毛接触牙龈边缘,自上而下拂刷。刷下前牙舌面时,自下而上拂刷。
  4.刷牙齿的咬合面时,刷毛指向咬合面,稍用力作前后短距离来回刷。
  (二)提倡使用保健牙刷,注意及时更换。
  保健牙刷具有以下特点:
  1.刷头小,以便在口腔内转动自如。
  2.刷毛排列合理,一般为10~12束长,3~4束宽,各束之间有一定间距,既有利于有效清除细菌,又使牙刷本身容易清洗。
  3.刷毛较软硬适度,刷毛长度适当,刷毛顶端磨圆钝,避免牙刷对牙齿和牙龈的损伤。
  4.牙刷柄长度、宽度适中,并具有防滑设计,使握持方便、感觉舒适。
  刷牙后应用清水冲洗牙刷,并将刷毛上的水分甩干,刷头向上放在口杯中置于通风处。
  为防止牙刷藏匿细菌,一般应每三个月左右更换一把牙刷。若刷毛发生弯曲倒伏或沉积污垢,会对口腔组织造成损伤及污染,则需立即更换。
  (三)提倡使用牙线或牙间刷辅助清洁牙间隙。
  牙齿与牙齿之间的间隙称为牙缝隙,牙缝隙最容易滞留细菌和软垢。刷牙时牙刷刷毛不能完全伸及牙缝隙,如果在每天刷牙后,能够配合使用牙线或牙缝刷等帮助清洁牙缝隙,可以达到彻底清洁牙齿的目的。
  二、提倡使用含氟牙膏
  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是安全、有效的防龋措施,三岁以上的儿童每次用量为黄豆粒大小,成人每次刷牙只需用大约0.5~1克(长度约0.5~1厘米)的膏体即可。如果在牙膏膏体中加入其他有效成分,如氟化物、抗菌药物、抗敏感的化学物质,则分别具有预防龋齿、减少牙菌斑和缓解牙齿敏感的作用。
  三、健康饮食保护牙齿
  糖是人类的主要营养要素之一,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引起龋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如果经常摄入过多的含糖食品或饮用过多的碳酸饮料,会导致牙齿脱矿,引发龋病或产生牙齿敏感。因此,提倡科学吃糖非常重要。吃糖次数越多,牙齿受损机会越大,应尽量减少每天吃糖的次数,少喝碳酸饮料,进食后用清水或茶水漱口,晚上睡前刷牙后不能再进食。
  四、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龋病和牙周病等口腔疾病常是缓慢发生的。早期多无明显症状,一般常不易察觉,等到出现疼痛等不适症状时可能已经到了疾病的中晚期,治疗起来很复杂,患者也会遭受更大的痛苦,花费更多,治疗效果还不一定十分满意。因此,每年至少一次的口腔健康检查,能及时发现口腔疾病,早期治疗。医生还会根据情况需要,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和控制口腔疾病的发展。
  最好每年一次洁牙(洗牙),保持牙齿坚固和牙周健康。洁牙过程中可能会有牙龈出血,洁牙之后也可能会出现短暂的牙齿敏感,但一般不会伤及牙龈和牙齿,更不会造成牙缝稀疏和牙齿松动。
  五、不要带着口腔疾病怀孕
  一旦妇女已经怀孕,那么在怀孕早期和晚期接受复杂口腔治疗,会因为紧张和疼痛等因素,增加胎儿流产或早产的风险。因此,女性在计划怀孕前就应主动接受口腔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口腔内的疾病或隐患,避免在怀孕期间可能因为发生口腔急症,而带来的治疗不便和风险。
  六、孩子口腔健康是家长的责任
  (一)从出生开始,家长应为婴幼儿清洁口腔。
  婴儿出生之后,家长应每天用软纱布或软毛牙刷为孩子擦洗口腔。牙齿萌出后,可用纱布或软毛刷轻轻地为孩子擦洗口腔和牙齿。当多颗牙齿萌出后,家长可用指套刷或软毛刷为孩子每天刷牙2次,并确保清洁上下颌所有的牙面,特别是接近牙龈缘的部位。
  (二)儿童学习刷牙,家长应帮助和监督。
  0~3岁儿童的口腔护理由家长帮助完成,每日至少2次。
  3~6岁开始,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可开始教儿童自己用最简单的“转圈法”刷牙,其要领是将刷毛放置在牙面上,轻压使刷毛屈曲,在牙面上画圈,每部位反复画圈5次以上,前牙内侧需将牙刷竖放,牙齿的各个面均应刷到。此外,家长还应每日帮孩子刷牙1次。
  6岁以后,儿童基本掌握了刷牙方法,但家长还要监督孩子,以保证刷牙的效果。
  (三)帮助孩子尽早戒除口腔不良习惯。
  儿童口腔不良习惯有:吮指、咬下唇、吐舌、口呼吸等,应尽早戒除,否则会造成上颌前突、牙弓狭窄、牙列拥挤等口颌畸形。如果3岁以上的儿童仍存在上述不良习惯,且不能通过劝导而戒除,应及时到医院诊治,通过适当的矫正方法,帮助其戒除不良习惯。
  对有口呼吸习惯的孩子,应检查其上呼吸道是否通畅,治疗呼吸道疾病,及时纠正口呼吸。
  (四)乳牙龋病应及时治疗。
  龋病可以引起孩子牙痛,牙龈、面部肿胀,甚至高热等全身症状。龋病长期得不到治疗可造成儿童偏侧咀嚼,双侧面部发育不对称;还可影响恒牙的正常发育和萌出。
  如果没有健康的牙齿,孩子就不愿吃含纤维多的蔬菜和肉食,造成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影响全身正常生长发育。因此,“乳牙总是要换的,坏了不用治”的看法是错误的。
  七、为适龄儿童进行窝沟封闭
  “六龄牙”是萌出时间最早的恒磨牙,其咀嚼功能最强大,也最容易发生龋病。窝沟封闭是预防恒磨牙窝沟龋的最有效方法。其原理是用高分子材料把牙齿的窝沟填平,使牙面变得光滑易清洁,细菌不易存留,达到预防窝沟龋的作用。
  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所有的牙齿都需要做窝沟封闭,要由医生检查后,确认符合适应证的牙齿才需要做。同时,做完窝沟封闭的儿童仍然不能忽视每天认真刷牙。
  八、牙齿缺失应及时修复
  牙齿具有咀嚼食物、辅助发音和维持面容形态的功能。牙齿缺失易发生咀嚼困难、对颌牙伸长、邻牙倾斜等。前牙缺失还会导致发音不准、面部形态发生变化,全口牙丧失后,咀嚼十分困难,面容明显苍老。
  因此,不论失牙多少,都应及时进行义齿修复。修复一般在拔牙2-3个月后进行。修复前应治疗余留牙的疾病,必要时对牙槽骨和软组织进行修整,以保证修复质量。
  缺失牙的修复目前主要有活动修复(包括局部义齿和全口假牙)和固定修复(包括固定桥、种植义齿)。具体选择何种修复方法应依据患者的口腔条件和主观要求而定。

版权所有 ©2018 智医创工具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4871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