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100问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医药卫生科技创新机制和人才保障机制

8/20/2018

550

8/20/2018 12:00:00 AM

近年来上海的医学学科和人才建设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根据科教兴市、科教兴医的战略,近年来本市持续加大医学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力度。人才培养方面,在原有的“卫生系统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即“百人计划”)、“区县卫生系统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医苑新星培养计划”的基础上,先后推出了“优秀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计划”、“医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公共卫生优秀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等系列计划。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卫生系统的优秀人才已成为本市专技人才队伍中最重要的力量之一,上海也成为国内卫生系统优秀人才的高地。目前本市卫生系统共有两院院士26位,占本市两院院士总数14.6%;上海市领军人才92名,占本市总数的15.7%。学科建设方面,在原有的“医学领先专业建设计划”基础上,先后又实施了“临床医学中心建设计划”、“医学重点学科建设计划”、“公共卫生重点学科建设计划”。目前本市卫生系统共有国家重点一级学科5个、二级学科27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14个,占全国的21.2%;市属高校上海市重点学科(第三期)10个、部属高校上海市重点学科(第二期)16个、市教委重点学科(第五期)12个。通过系统建设,本市已形成了以国家重点学科为龙头、市级重点学科为骨干、社区特色项目为基础的临床医学学科发展体系,学科优势与临床优势相互促进,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发展潜力巨大。人才与学科的发展,使本市医学领域获得了一批高质量的创新成果,科技竞争力、学术影响力在国内外不断扩大。2006-2010年,上海卫生系统共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发明奖58项。2009年教育部组织全国高校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8个医学一级学科中,本市有3个学科位列第一,3个学科位列第二,2个学科分别位列第三、第四。
 
为什么要组建上海医学科学研究院?它的功能和作用是什么?
 
组建“上海医学科学研究院”是为了有效地整合本市医学科研资源,发挥集成优势,联合科研攻关,创建一个高效的科技转化新平台,使基础研究、临床研究能更好地向科技成果转化,整体提升本市基础医学研究及应用基础医学研究的水平,提高医学自主创新能力。上海医学科学研究院将以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多发病、慢性病及疑难病为目标开展致病机制、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研发,不断探索整合的体制和机制,提高解决重大疾病和疑难疾病的科研能力。通过若干阶段的努力,逐步建成具有国际水平和中国特色的临床和科研紧密对接的医学研究基地,实现具有国际水准的重大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成为我国医学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的中心。
 
什么是研究型医院?
 
研究型医院是临床和基础医学研究结合紧密、转化医学机制完善、临床新技术不断涌现、疑难重症诊治技术优势明显、具有国际知名度的现代化医院。要发挥研究型医院的辐射作用,建设科研创新、教育培训、交流合作、知识服务等平台,辐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提高全市医学科技整体水平。
 
什么是住院医师、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建立这一制度有何重要意义?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指医学专业毕业生完成院校教育后,接受以提高临床能力为主的、系统的、规范的培训,是毕业后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院校毕业生成为一名合格临床医生的必经之路,培训年限一般为3年。专科医师培训是在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通过的基础上,进行各二级学科下的三级学科/专科培训,如心内科、心外科等,培训年限一般为2~4年。专科培养亦可根据技术难度和培训条件分为初级(三级学科/专科,如骨科)、中级(亚专科,如手外科)和高级(专病,如脊柱损伤)专科医师。
 
国家医改方案中明确提出“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这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是全面提升临床医师队伍业务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公立医院改革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对于提高临床医师队伍整体技能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上海本轮医改开始探索在全市公共平台上建立统一标准规范和考核评估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上海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是如何设计的?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作为本市医改五项基础工作之一,其制度设计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立足国际视野与满足上海实际需求相结合。充分借鉴国际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的有关经验,并结合本市多年来的实践和探索,体现本市的实际需求。二是政府主导与培训医院负责、用人单位分担相统一。在管理上,政府、培训医院和社会团体各司其职;在经费上,政府、培训医院和用人单位共同分担。培训工作在全市层面统一开展,有利于统一质量标准和建立竞争激励机制。三是培训计划与行业需求相匹配。住院医师培训对象的招录人数根据全市卫生系统临床岗位的需求人数确定,培训计划和卫生行业需求有机结合,这样既能满足本市各级医疗机构对临床医师的需求,也使培训对象的工作岗位得到有效保证,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四是严格培训与确保待遇并举。培训工作按照卫生部的标准和细则严格施行,确保培训质量。同时,由政府、培训医院和用人单位共同承担所需费用,确保培训对象在培训期间的工资、福利和社保待遇。五是培训与专业学位教育相衔接。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相结合的工作得到了教育部、卫生部和国务院学位办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并列入教育部批准上海实施的23项教育体制综合改革项目和部市共建上海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项目。改革试验方案的核心内容是将规范化培训制度与专业学位制度相衔接,实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紧密结合——研究生招生和住院医师招录相结合,研究生培养过程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专业学位授予标准与临床医师准入标准相结合。
 
上海本轮医改将有哪些鼓励优秀人才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的政策?
 
一是合理提高公共卫生和基层卫生事业单位收入水平,由市人保局、市财政局、市卫生局根据国家医改精神,结合本市卫生工作实际,联合制订公共卫生和基层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方案,拟于近期启动实施。二是落实城市医院支持农村和城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织实施《关于本市医疗机构中卫生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到农村和城市基层医疗机构定期工作的意见(试行)》,明确要求卫生专业人员在晋升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之前,必须到基层医疗机构定期工作半年。三是贯彻国家医改的精神,卫生专业职称评审向基层一线倾斜,设置适合社区卫生高级职称评审标准和评审机构,晋升条件在论文、课题、外语考试等方面更贴近社区卫生工作的实际,任职资格仅限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鼓励优秀人才在基层工作。四是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岗位设置管理,设置全科医师岗位,合理调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技人员高、中级职称结构比例,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和基层工作。五是加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将全科医生培养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定培训计划,强化全科的技能培训,加强培训质量的考核,为农村和基层输送优秀人才。
 
为什么要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怎样做好这项工作?
 
注册医师多点执业是指获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注册2个及以上的执业地点,并在注册执业地点按照所注册的执业类别和执业范围从事执业活动。医师多地点执业对于更好地统筹调配医疗卫生资源,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促进区域间、机构间人员和技术的交流,提高基层医院诊疗技术水平,方便人民群众特别是基层群众看病就医,减轻群众就医负担等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但同时,医师从事诊疗活动往往涉及各临床科室的配合和技术支撑,异地执业特别是开展复杂诊疗技术,容易引发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方面的问题,同时也涉及医院人事制度的改革。开展医师多地点执业试点工作,必须在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的整体框架下,有计划、有步骤地稳步实施。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逐步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本市市情的医师多地点执业管理制度,并对医师的执业行为进行有效监管,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切实保障医疗安全,使这一制度真正成为使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的好制度。
 
如何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执业管理和绩效考核,按照《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有关规定,严格乡村医生准入,加强执业管理和监督考核等工作。二是加强对在职人员的培训,提高专业素养。对本市在职乡村医生开通“临床医学”乡村医生方向大专学历的培养通道。三是建立面向乡村医生的郊区订单定向免费培养机制,采用定点招生、定向培养的方式,统一入学考试,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通过三年制的临床医学专科学习,毕业后纳入所在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服务在村卫生室。四是积极推进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逐步将村卫生室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由后者加强对乡村医生的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加强对乡村医生执业活动的日常监管,规范服务行为。五是落实提高乡村医生待遇,稳定乡村医生队伍。
 
如何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的精神文明建设?
 
一是正确认识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医疗卫生机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关系到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各级党委必须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两个文明作为统一目标,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落实,保障好精神文明建设的人力资源、组织管理和经费投入。考核、评价医疗卫生机构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不仅要看其物质文明建设的本领,还要看其精神文明建设的实绩。二是明确医疗卫生机构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强医疗卫生机构文化建设和医务人员思想、职业道德建设,强化业务能力学习,提高医务人员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深入推进医改工作的同时,努力形成有利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三是深入持久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切实做好医疗卫生机构创先争优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丰富精神文明创建内涵,注重总结经验,注重典型调研,注重学习交流;切实履行文明单位行业管理职能,使创建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机构整体服务水平和质量;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政务公开和院务公开制度;结合本单位实际,积极开展医疗卫生机构社会援助、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活动。四是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展示医务人员良好职业形象,大力弘扬“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主旋律,加大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

 

版权所有 ©2018 智医创工具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4871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