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100问 鼓励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发展

8/20/2018

691

8/20/2018 12:00:00 AM

上海中医药事业发展目前取得了哪些成就?还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近年来,本市相继出台了包括学科建设、社区中医药服务、中医传承、人才培养等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取得了显著成就。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中医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基本实现了全市城乡一体化中医药服务网络的全覆盖,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二是基层中医药工作得到加强,中医药在公共卫生领域发挥了应有作用。本市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社区中医药服务示范达标建设工作,组织实施了社区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整理研究和推广应用,开展了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训,积极参与了全国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治未病”健康工程的试点工作。三是实施 “上海市名老中医工作室”建设,进一步加大中医药科研管理,大力加强学科建设工作,中医药继承和创新能力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四是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步伐加快。充分利用本市建设四个“中心”的有利条件,积极拓展中医药对外教育和医疗、科技、产业合作,在中医药创新平台建设、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再上台阶。五是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和行业管理取得新成效。本市在注重院校教育的同时,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积极探索中医药人才培养新模式,获得良好效果。
 
与此同时,本市中医药事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中医医疗服务资源相对不足,资源配置不尽合理。二是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不够,中医药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中医药科技缺乏重大理论、学术突破。四是中医药产业发展缓慢。
 
上海中医药服务网络由什么构成?
 
本市中医药服务网络是以中医综合性医院、中医门诊部和中医专科诊所为主体,同时包括综合医院中医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在内的、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本轮医改将初步形成以三级甲等中医院为核心,由若干个市、区县二级中医医疗机构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的中医医疗联合体,并与综合医院中医科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服务、梯度支撑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市级中医院以中医药防治危重疾病及疑难杂症为工作重点,区级中医院以中医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和发展中医药特色专科为发展方向,中医门诊部建设旨在实现中医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化,更好地发挥中医临床特色优势。
 
如何加强中医药在本市医疗卫生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是进一步完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各级中医院急诊科建设,建设国家级中医、中西医结合急诊临床基地;推进中医医疗资源整合,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药服务能力。二是加快中医药特色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传染病中医药防治,研究制定中医药干预相关传染病的诊疗规范或方案,提升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在深化“治未病”健康工程基础上,将中医药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妇女保健、儿童保健、精神卫生干预、老年保健、健康宣教等方面的特色服务,纳入本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三是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以国家和上海市重点学科和专科(专病)建设工作为基础,创建国家级重点学科、体现上海中医药学术先进水平的中医临床优势专科,力争在肿瘤、慢性肝病和肝纤维化、代谢性疾病、老年退行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领域取得重大临床科技成果。在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广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动中医药适宜技术普及和中医康复技术等相关中医药服务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
 
如何推动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
 
在推动中医药传承方面,一是实施“海派”中医流派研究工程,以本市具有重要影响和良好基础的若干中医流派为重点,开展以中医理论研究为核心,以继承发扬中医学术经验和诊疗技术为目标的中医流派继承研究,重塑“海派”中医辉煌;二是大力推进名老中医工作室和名师传承工程,继承、抢救和发扬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三是在现代院校教育模式基础上,结合传统师承方式,建立中医药人才培养的“现代中医师承模式”;四是推进体现传统性、整体性、综合性、集中医综合治疗方法于一体的“传统型中医临床学科”建设。
 
在推动中医药创新方面,一是整合各方资源,以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为核心,构建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知识与技术创新体系;二是在已有的中医药相关研究机构的基础上,新建若干个中医药研究机构,形成以中医临床、针灸推拿、中医康复、中药、中医药文化、中医药文献、中医药国际标准化、中医药知识产权研究为主体,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学科交叉的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体系;三是依托本市已有中医药科研平台和基础学科优势,开展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挖掘中医药科学内涵,丰富和完善理论和技术体系;四是建立以国家药物(中药)临床试验机构为基础,以实时电子化临床数据管理和配套分析技术为核心的中医药临床评价体系,初步形成符合管理规范要求的中药、中医诊疗技术临床研究平台;五是结合国际传统医学标准化建设计划,建立中医药国际标准化研究中心,开展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第11版中医疾病分类标准及中医药行业其他国际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
 
上海本轮医改将在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方面有哪些新举措?
 
在促进中医药现代化方面,一是加大对中医药研究院、重点研究室(实验室)、中医药工程中心和科技产业基地等投入力度,加强创新能力建设;二是实施“中医药创新基地”建设工程,建立适应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发展需求的科技创新平台;三是发挥本市中医药信息化、标准化研究工作的良好基础和人才优势,加快中医中药标准化建设,力争建设成为国内外中医中药标准化研究的重要基地,为建立中医药国际标准体系奠定基础。
 
促进中医药国际化方面,一是依托设立在本市的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中心和国家级中医药国际合作交流基地,创建国际交流平台,积极参与相关国际组织的传统医药活动,把本市建成为我国中医药对外合作交流的中心;二是创造条件、完善政策,大力推动中医药服务贸易;三是进一步扩大本市中医药对外教育规模,开展中医药国际教育标准化和考试资格认定的研究;四是开展传统医药学国际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工作,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要求,做好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ISO/TC249)秘书处工作。
 
怎样促进中医药医疗、保健、教育、科研、产业和文化全面协调发展?
 
一是完善中医药发展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参照国家中医药工作部际协调机制,成立由市政府领导牵头、各有关部门组成的上海市中医药事业发展领导小组;成立上海市中医药发展办公室,加强中医药全行业管理,统筹推进本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各有关部门应认真履行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各区县应建立相应的组织体系,成立本区县中医药发展办公室,履行区域内中医药工作管理职能,完善配套政策,保障相关政策的贯彻落实。二是完善中医药发展的财政投入机制,落实投入保障。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制定和实施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投入倾斜政策,集中财力资源,优化投入方向,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三是完善机制保障。主要包括:完善中医药服务项目的定价机制,充分体现中医药专业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逐步扩大纳入各类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支付范围的中医药服务项目,并提高统筹基金的支付比例;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逐步建立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的中医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评价体系、中医药科技项目立项和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四是加强中医药政策扶持,健全法制保障。制定《上海市发展中医条例实施细则》,保障本市发展中医药事业各项政策的贯彻实施;建立和完善本市中医药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体系,加强中医药科技成果知识产权保护。

版权所有 ©2018 智医创工具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4871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