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R Group】循证医学:流行病学的重新崛起Day2

9/22/2019

IPR Group

全科之窗|ABC平台

1092

9/22/2019 12:00:00 AM

除了前述5个通用的科研板块【科学思维&集成创新】、【文献检索&分析管理】、【研究设计&研究方法】、【数据处理&统计分析】、【科学写作&公开发表】。医学科研还有其独特的属性和内容,即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医学伦理学、卫生经济学、医学科技成果转化,五大模块。

在【科研相关的医学辅修课】版块 ,我们将一一系统介绍以上五门学科的主要内容,供大家有基本了解。

以下内容均为IPR Group原创内容,请勿未经允许转载!

以下讲述循证医学在初级卫生保健&全科医学领域中的科研应用,包含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研究要点

第一节 研究内容

二、流行病学的重新崛起

(一)现代流行病学的开端

如果说早期的流行病学是在与传染病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以观察性病因研究和群体干预为主要研究内容,现代流行病学则是在研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临床问题中、在传统流行病学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并得益于统计学的发展和计算机的出现。现代流行病学以病例对照研究、前瞻性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的出现为开端,标志着流行病学已经发展成为一套以研究方法为主要内容的科学。

1950年《英国医学杂志》和《美国医学杂志》分别刊登了一篇关于吸烟和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拉开了人类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斗争中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的序幕;20世纪中叶开始的两个历时最长的前瞻性研究,即1948年“美国弗明汉心脏研究”和1951年“英国医生研究”,标志着人类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病因研究的全面展开;1948年《英国医学杂志》发表的链霉素治疗肺结核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表明科学家已找到了评估医学干预效果的更严谨的科学方法,象征着群体研究思想开始向以关注个体为特征的临床实践扩张,并由此掀起了对整个临床实践问题研究的热潮。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形成了现代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三大基石,它们的出现标志着现代流行病学时期的开端。


(二)现代流行病学的成熟

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同时也开始得到医学界越来越广泛的接受和应用。“英国医生研究”的初步结果证明吸烟是引起人类肺癌的主要因素;美国“弗明汉心脏研究”第一次用严谨的科学的方法揭示,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男性、高龄、糖尿病等是引起心脏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流行病学在慢性非传染性病研究中初战告捷,开始受到医学界前所未有的关注。

70年代,现代流行病学专著开始问世。到了80年代,以病因研究为主体的流行病学已趋于成熟,这段时间的流行病学著作有James Schlesselman1982年的《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ies)、Olli Miettinen1985年的《理论流行病学》(Theoretical Epidemiology)、Kenneth Rothman1986年《现代流行病学》、Breslow和Day1987年的《肿瘤研究中的统计方法》(Statistical Methods in Cancer Research)等。其中Kenneth Rothman1986年《现代流行病学》一书可以说是现代流行病学思想的代表作。(Kenneth Rothman是现代流行病学的开山鼻祖,他设计了第一个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了早期最有影响的病例对照研究--The case-control study of smoking and lung cancer,设计了早期最有影响的前瞻性研究--The British Doctor Study,提出了病因推断的九个标准,)Rothman以大家的风范,从哲学的高度,对流行病学的分布研究和比较分析的本质作了高度的概括,指出它们无一不是围绕着对病因的兴趣和寻求,这使流行病学研究的设计和分析思想有了哲学的依托,使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准则。比如Rothman指出,统计标化比较的目的是为了控制混杂,意在病因,而且是控制单因素混杂最理想的方法;并进而指出用间接标化进行多组比较时,使用的是变动的不同的人口构成,因此不能达到控制混杂的作用。《现代流行病学》对因果关系的论述,对病因模型及其应用的探讨,对测量因果关系指标(如率差和率比)含义的思辨,对病例对照研究中配比可能会引入混杂的论证,对交互作用实质的剖析等,是现代流行病学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目前现代流行病学已经形成了以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为三大支柱的研究方法体系。


(三)现代流行病学研究的局限性

现代流行病学把病因研究推向了顶峰,但把流行病学等同于病因研究的科学,其实是早期流行病学主流思想的延续,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流行病学在其他医学实践领域的发展和应用。观察性因果关系研究有一个致命缺陷:永远饱受混杂和偏倚的困扰,致使结果偏离真实,得出错误的结论;致使同一问题的不同研究往往得出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结论。另外,由于资源的紧缺,人们往往希望用一个研究探索多个病因关系,这样大大增加了假阳性结果的机会,当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公布于世的时候,观察性流行病学的缺点就明显地暴露出来。

比如,大量观察性研究证明胡萝卜素和肺癌有关。雌激素替代疗法可以降低心脑血管病危险,然而这些已奉为公理的发现,被后来的随机对照试验的证据否定了。观察性研究结果自身之问的矛盾以及与随机对照试验结果的冲突,引起了人们对流行病学研究结果的疑惑,这种疑惑集中体现在著名科学杂志《科学》刊登的一篇对流行病学质疑的文章。在《科学》杂志中发表的“流行病学面对的局限”一文中就写道“关于疾病与饮食、生活习惯、和环境关系的研究结果极少是可信的,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恐慌”。然而,在病因的问题上,由于伦理学的约束,我们还没有更好的在人群中研究病因的方法,目前所能做的是,正确地使用观察性研究,并慎重地解释观察到的结果。

版权所有 ©2018 智医创工具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4871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