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沟通学:《医患交流手册(第五版)》:共同理解 Day9

Monday, August 5, 2019

彼得·泰特

全科之窗|ABC平台编辑

1280

8/5/2019 12:00:00 AM

与患者就检查所见进行沟通

      现实情况是,这种沟通常常在诊断或检查之后才开始。此时患者可能会参与,但往往变得被动和充满期待,等待医生宣布头痛的诊断结果。让患者使用自己的语言并参与沟通,需要一定的技巧。

      解释是大多数诊疗过程的基础。许多医生进入这个阶段非常早,甚至是过早。尽管因难很多,依然要常试着解释你的专业诊断、可能适宜的治疗方案、各种治疗的可能效果等。

使你的解释适合患者的需要

      现在你对患者已有点了解,他们属于哪一类的,你应该有所感觉。因此当你开始解释时,应该保证你的方式和语言适合患者的需要,并以患者易于理解的方式表达你提供的信息。最常见的错误是,所使用的技术性医学术语模糊了解释的效果,这些术语几乎对每个人都是难以理解的。

      你的解释应该与患者的观念联系起来,这并不意味着必须采纳患者的所有观念。患者的观念中有一些或许是非常错误的,你的解释必须适合坐在你面前的这个特定的人。也就是说,要求你的解释应比子宫切除术的术前标准式谈话或肠激惹综合征的常规解释更符合这个患者的实际情况。看下面的例子:

    “我知道你担心这个手术,因为你妈妈子宫切除术后生活得相当糟糕。但你的情况与她不同,她患的是肿瘤,而你不是。你也没有理由像你的朋友那样悲观。外科医生已向你解释将要做什么了吗?”

     “这个皮疹叫做银屑病,是皮肤的细胞过度活跃造成的,不是因为你可能吃了什么引起的(你已经了解到这个患者认为皮疹是因为对某种食物过敏所致)”。

      头痛的患者常常担心脑肿瘤,这时你的解释就应把这个因素考虑进去:“我知道你很担心脑肿瘤,但我认为你所考虑的偏头痛是对的,因为

     “你感觉可能是新药片引起你的这些症状,这是可能的。那么,你停药几个星期以后这些症状就会消失的”。

     “尽管你觉得任何活动都会加重疲乏感,但研究证明逐步增加活动量实际上对你是有帮助的”。

     “你刚提到偏头痛和紧张,我觉得紧张更可能是因为

       记住,解释是医生对患者的单向过程,而共同理解则是双向过程,如在就诊开始阶段医生了解患者的个人信息,患者对健康的理解、关注及期望等。那些能够做到共同理解的医生,同时也会制定治疗计划以及与患者谈话或倾听时的策略。共同理解是为了澄清、修改并调整随后的决定,使得这些决定更适合于医患双方。多数的共同理解都涉及情感领域一一想法、需要、害怕,以及不合理的信念等。没有情感的推理方法不应出现在全科诊所。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那就是要认识到患者对医学诊断和治疗的期望总是超过医学现实,因此多数患者不愿意接受真正的病情。

 保证患者理解并能接受你的解释

      总体来说,医生非常擅长解释,而美中不足的是患者讨厌去理解。观察你的同行是如何向患者解释的,分析一下他们是为了患者,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去解释。医生向患者所做的很多解释总有一种感觉——医生们完全按照自己的程序进行解,患者仅仅是关联者。而你在向患者解释时是为自己,还是为患者?

     你必须将自己对患者问题本质的理解向患者加以解释。解释的这一端可能因为过于模糊而不能称之为真正的诊断,但另端却是明白无误的临床全部过程。向患者解释的内容包括你的诊断、治疗计划和治疗可能的副作用。即使你开始向患者解了,还必须随时验证患者是否听懂了你的解释。这需要相当的技巧。但要注意的是,一个眼神呆滯、消极的患者顺从地频频点头,并不说明他理解了你所讲的全部要点。在解释的过程中,你必须尝试着与患者的观点相一致。你要达到的是相互理解,并不是简单的解释。若解释是一个单向过程,就好比医生是个装满知识的容器,他要把自己的知识倒入患者的空的容器里这样做是不行的,因为患者理解、接受你的解释是一个双向的过程。


自2000年9月我担任皇家全科医学院会员资格考试的交流技巧评估工作以来,已经发现能做到共同理解的人极少,有不到5%的医生在5个选定的交流病例中只有3个做到了这点。这说明要做到这点是很难的。下面有几个建议:

使用问题

例如,“这个问题清楚了吗?”或者“我把问题表述清楚了吗?“

         “我知道今天讨论的内容比较复杂,能告诉我你回去准备知何向你的丈夫(配偶)叙述我们今天的谈话吗?”

         “你可能觉得这些难以理解,能告诉我我们今天形成于哪些共识吗?”

         “你怎么向别人解释你的状态?”

         “还有别的问题要问我的吗?”

         “还有别的你想要知道的吗?”

         “我不知道我是否说清楚了?”

 

作者简介
作者:(英国)彼得·泰特(Peter Tate)
译者:潘志刚 刘化驰
主审:杨秉辉        

彼得·泰特,1968年毕业于纽卡索大学。作为一名全科医 生,在阿宾顿工作了30年。1976年至2003年期间,他还担任全科医学的教师,其中有8年时间担任全科医师培训项目课程负责人,在医患交流方面有着丰 富的教学经验。自1981年起,他被任命为皇家全科医学院会员资格考试考官,并自1996年起负责就诊录像部分的考试。2006年3月退休后被委任为考官 小组召集人。他曾主编《医患交流》和《新交流》(均由牛津出版社出版)。

本文经译者许可后转载!

版权所有 ©2018 智医创工具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48712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