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外科杂志

Tuesday, February 22, 2022

ABC平台

ABC平台

814

2/22/2022 4:00:51 PM

期刊名称

中华外科杂志

期刊拼音首字母

Z

官方网站

http://zhwkzz.yiigle.com/about.jhtml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申办级别

国家级

核心入选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

可下载数据库

万方,CSCD

审稿周期

90天

发表周期

15个月

发表难度

影响因子

"复合影响因子:2.125 综合影响因子:1.995"

期刊简介

《中华外科杂志》是中华医学会主办并直接出版的高级医学科技期刊,以反映我国外科领域重大研究进展,努力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为办刊宗旨。本刊以高、中级外科医生及相关的研究人员为读者对象,主要报道外科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治经验以及对外科临床工作有指导作用的基础理论研究。主要栏目有论著、荟萃分析、述评、专家论坛、综述、病例报告、诊治经验、技术交流、临床病例讨论、学术争鸣、专题讲座等。
本刊创刊于1951年1月。60多年来,在我国一代又一代外科学家的精心培育和辛勤耕耘下,在广大作者、读者的关心、支持下,本刊始终保持着在我国外科学界的最高学术地位和广泛的影响,一直受到广大外科工作者的欢迎和国际外科学界的重视,是我国外科学界面向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是反映我国外科领域成就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本刊迄今已被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生物医学分析和联机检索系统》(MEDLINE)等多个国内外著名数据库收录。多年来,在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公布的全国科技期刊的总被引频次排行榜中,本刊均名列前茅,在外科类科技期刊中始终居于第一位。1999年和2003年,本刊连续两次荣获代表我国期刊界最高荣誉的“首届国家期刊奖”和“第二届国家期刊奖”;2009年,本刊更是获得“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称号;2011年度和2013年度本刊两次获得“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2011年度和2014年度本刊两次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本刊获2014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称号,并获得2015至2017年度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资助。
本刊编委会是一支具有很高学术水平的专家队伍。在这支专家队伍中,有德高望重、成就卓越的老一辈外科学家,有作为各专业领域学术带头人的两院院士和资深教授,还有在学术研究和临床工作领域十分活跃并取得一定成就的青年学者。在编委会的学术领导下,数百位年富力强、热心杂志工作并具有较深学术造诣的外科各专业学者组成了本刊审稿专家队伍。这支高水平的审稿专家队伍对于本刊始终保持权威性和最高学术地位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多年来,本刊一直本着公平公正、质量第一、学术至上的原则,严格执行同行审稿制度,从而保证了本刊在国内同类期刊中的学术领先地位,获得了广大作者、读者的好评。

期刊稿约

《中华外科杂志》是中华医学会主办并直接出版的外科综合性高级学术期刊。本刊以反映我国外科临床工作及相关研究的重大进展,努力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为办刊宗旨。
本刊以各级外科医师及相关研究人员为读者对象,兼顾普及与提高,主要报道外科领域各学科(专业)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治经验,以及密切结合外科临床实际、对外科临床工作有指导作用的基础理论研究。
征稿范围
外科领域各学科(专业)疾病防治的实践经验及研究进展,外科新理论、新技术,有关基础医学与外科临床相结合的研究,学术争鸣、学术评论,反映国内外学术动态的会议纪要或消息,学术讲座,学术综述,病例报告等。
对稿件的要求
(一)投稿方式及一般要求
来稿需经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所在单位审核,并附加盖第一作者单位公章的《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文投送介绍信及授权书》(简称《授权书》)。《授权书》须由享有该研究知识产权的单位(即科研立项单位、病例资料所在单位)出具,多中心研究的《授权书》可由作为该项研究主持者的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的所在单位出具。《授权书》应证明稿件内容和数据资料的真实性,注明对稿件的审评意见以及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等事项。如涉及保密问题,需附有关部门审查同意发表的证明。如该文稿已在其他语种的学术期刊发表过,请在投稿时加以说明,并附首发学术期刊的知情同意书。
作者投稿时,请进入“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远程稿件管理系统”(http://cmaes.medline.org.cn/Login/Login.aspx),注册后申请成为《中华外科杂志》作者,即可按照页面提示投稿。投稿成功后,系统会自动生成稿件编号。请作者随后将论文的《授权书》寄至本刊编辑部(通信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东河沿街69号319室,邮政编码:100052)。稿件审理费可在系统“稿件费用”模块进行网上支付。
(二)文体与篇幅
文稿应具创新性、科学性、导向性、实用性。文字务求准确、精炼、通顺、重点突出。论著类稿件一般不超过6 000字(包括摘要及图、表和参考文献),讲座、综述、会议纪要、临床病理(例)讨论类文稿字数可视情况而定。
1.评论性文章(包括述评、专家论坛):是该专业领域内导向性较强的文章,一般由编辑部约请该领域内知名专家撰写。述评应对某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归纳和评价,其观点应反映学术界主流趋势。专家论坛撰写时可对某一领域内一个具体问题,结合已有的研究结果,介绍作者的经验,表明作者的观点,并有相应的证据支持。
2.论著(包括研究报告、临床调查、简报):可按前言、资料(对象)与方法、结果、讨论四部分的结构进行撰写。前言应简要阐明研究设计的背景、采用的研究方法及拟达到的目的,需引用文献,以200~300字为宜。研究方法中应明确提出研究类型,研究类型的关键信息需在摘要和文题中体现。具体内容包括:(1)临床研究或实验研究;(2)前瞻性研究或回顾性研究;(3)病例系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非随机对照研究或随机对照研究。结果需与方法一一对应,避免出现评论性语句。讨论中出现的结果必须在前文结果部分进行展示。
3.综述:综述是对某一领域内某一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客观归纳陈述。应选择目前研究进展较大的主题,不宜选择发展平缓的主题。应尽量选择5年以内的文献进行综述。行文采用第三人称,应避免直接阐述自己的观点。
4.Meta分析:Meta分析需严格选择符合要求的文献(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进行分析,有严格的选择与剔除标准,主题选择得当,方法科学严谨。检索数据库遴选全面、具有代表性,文献来源期刊也要进行适当遴选。
5.病例报告:病例报告应选择诊治过程有特殊之处,能够为临床诊治同类病例提供启示的病例;避免进行罕见病例的简单累积。病例资料应详尽,应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体检、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方式、病理学检查、预后等。尤其是对诊断、治疗有重要参考意义的检查结果,需重点描述。有创新的治疗手段也应详述。讨论部分应结合病例的诊治特点进行简要点评,避免进行文献综述。
6.临床指南与共识:有科学的前期研究铺垫,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制定方为学科学术代表群体,内容经过充分的专家论证。
7.读者来信:读者来信应针对杂志已刊发内容和杂志工作,简要阐述自己的观点。
8.会议纪要、消息、其他:会议纪要和消息应按照新闻稿的要求撰写,需具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
(三)文题
应力求简明、醒目,能准确地反映文章主题。中文题名一般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最好不设副标题。尽量不使用缩略语。英文题名不宜超过10个实词。中、英文题名含义应一致。
(四)作者署名
作者应同时具备以下四项条件:(1)参与论文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分析与解释;(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3)能按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对学术问题进行解答,并最终同意论文发表;(4)除了负责本人的研究贡献外,同意对研究工作各方面的诚信问题负责。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者也不宜列为作者。作者姓名在题名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前由全体作者共同讨论确定,投稿后不应再作改动,确需改动时必须出示单位证明以及所有作者亲笔签名的署名无异议书面证明。作者来自不同单位或科室时,每名作者的单位、科室、所在城市及邮编均需列出;作者和单位以上标1、2、3……一一对应。作者单位下方需列出通信作者及其Email、电话。英文作者及其单位的著录内容应与中文相对应。
(五)摘要
论著类、评论性(述评、专家论坛)和综述类文稿(综述、专家讲座)文稿需附中、英文摘要。论著类文稿按结构式摘要格式撰写。摘要应采用第三人称,内容应包括“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和“结论(Conclusions)”。摘要中不列图表,不引用文献,不加评论和解释。评论性和综述类文稿按指示性摘要格式撰写,归纳展示文章的主要内容。
由于本刊被MEDLINE等多个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收录,为了便于国外读者了解该项研究的重要内容,增进对外交流,中文摘要可适当简略、扼要一些(一般在400字以内),英文摘要内容可相对具体一些(一般在600个实词以内),以适当增加英文信息量。
(六)关键词
论著类文稿需标引2~5个中、英文关键词。应尽量从美国NLM的MeSH数据库中选取(www.ncbi.nlm.nih.gov/mesh),其中文译名可参照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未被词表收录的新的专业术语(自由词)可直接作为关键词使用,排在最后。中医药关键词应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编写的《中医药主题词表》中选取。
(七)统计学方法
1.统计学符号:按GB/T 3358.1—2009《统计学词汇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一律采用斜体排印。
2.研究设计:应告知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方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告知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告知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4个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对照、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告知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3.资料的表达与描述:用[x±s]表达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M(QR)表达呈偏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相对数时,分母不宜小于20,要注意区分百分率与百分比。
4.统计学分析方法的选择:对于定量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于定性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定性变量的性质和频数所具备的条件及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χ2检验。对于回归分析,应结合专业知识和散布图,选用合适的回归类型,不应盲目套用简单直线回归分析;对具有重复实验数据检验回归分析资料,不应简单化处理;对于多因素、多指标资料,要在一元分析的基础上,尽可能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以便对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多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出全面、合理的解释和评价。
5.统计结果的解释和表达:应写明所用统计学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多个均数之间两两比较的q检验等),统计量的具体值(如:t=3.45,χ2=4.68,F=6.79等);在用不等式表示P值时,一般情况下选用P>0.05、P<0.05和P<0.01三种表达方式,无需再细分为P<0.001或P<0.000 1。当涉及总体参数(如总体均数、总体率等)时,在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的同时,再给出95% CI。
(八)医学名词
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尚未通过审定的学科名词,可选用最新版《医学主题词表(MeSH)》、《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主题词表》中的主题词。对没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于文内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中西药名以最新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均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为准。确需使用商品名时应先注明其通用名称。
(九)图表
1.图片:图片应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每幅图片应冠有图题和相应的说明。图片建议采用TIF格式。图中需标注的符号(包括箭头)请单独贴于图片上。数码照片的图像分辨率应在300 dpi或以上,总像素应在150万像素或以上。组织(病理)学图片应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图片若为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分。线条图应线条清晰、连贯,高宽比例以5∶7为宜。
2.表格:建议采用三横线表(顶线、表头线、底线),如遇有合计和统计学处理内容(如t值、P值等),则在此行上面加一条分界横线;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一般按标准差的1/3确定有效位数。
图片、表格或其中内容若引自其他文献,应注明出处。
(十)计量单位
本刊执行GB 3100/3101/3102—19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所有部分)量和单位》的有关规定,具体执行可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第3版(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年出版)。注意单位名称与单位符号不可混用。组合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多于1条时应采用负数幂的形式表示,组合单位中斜线和负数幂亦不可混用,如ng/kg/min应采用ng·kg-1·min-1的形式,不宜采用ng/kg-1·min-1的形式。在叙述中应先列出法定计量单位数值,括号内写旧制单位数值;如果同一计量单位反复出现,可在首次出现时注出法定与旧制单位换算系数,然后只列法定计量单位数值。量的符号一律用斜体字,如吸光度(旧称光密度)的符号“A”。血压仍以mmHg表示。
(十一)数字
本刊执行GB/T 15835—201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前一个数字的百分符号不能省略,如:5%~95%不能写成5~95%,(50.2±0.6)%不能写成50.2±0.6%。附带尺寸单位的数值相乘,按下列方式书写:4 cm×3 cm×5 cm,不能写成4×3×5 cm3。
(十二)参考文献
执行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排列于文后。内部刊物、未发表资料(不包括已被接受的待发表资料)、个人通信等一般不作为文献引用,如有特殊情况确需引用时,可将其在正文相应处注明。日文汉字请按日文规定书写,不应与我国汉字及简化字混淆。同一文献作者不超过3人全部著录;超过3人只著录前3人,后依文种加表示“,等”的文字。作者姓名一律姓氏在前、名字在后,外国人的名字采用首字母缩写形式,缩写名后不加缩写点;不同作者姓名之间用“,”隔开,不用“和”、“and”等连词。题名后请标注文献类型标志。文献类型和电子文献载体标志代码参照GB/T 3469—1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可以采用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推荐的NLM′s Citing Medicine

投稿方式

在线投稿:https://cmaes.medline.org.cn/Login/Login.aspx

独家点评

期刊评分

版权所有 ©2018 智医创工具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48712号-4

* 您的姓名:
职务:
公司名称:
联系邮箱:
*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 信息标题:
* 信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