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学报

Wednesday, April 29, 2020

ABC平台

ABC平台

1580

4/29/2020 12:00:00 AM

期刊名称

生态环境学报

期刊拼音首字母

S

官方网站

http://www.jeesci.com

主办单位

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广东省土壤学会

主管单位

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申办级别

省级

核心入选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可下载数据库

万方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知网收录(中)

审稿周期

1-3个月

发表周期

1-3个月

发表难度

影响因子

1.608

期刊简介

《生态环境学报》(月刊)于1992年创刊,原刊名为《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由广东省土壤学会和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主办。现任主编为陶澍院士和李芳柏研究员。

《生态环境学报》是经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正式学术期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4-5906;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44-1661/X。办刊宗旨:促进学术交流,推动学科发展,为我国和全球的生态环境保护服务,为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学报主要刊登国内外生态学和环境科学具有明显创新性和重要意义的原创性研究论文、重大调查研究报告,少量刊登对这两个学科的重大前沿问题具有独到见解和理论建树的综述文章和观点类文章。适合从事生态学、环境科学、资源保护、地理学、农业科学、林学等领域的科技人员、教师、学生和各级管理者阅读。

学报在全国范围内聘请了多位知名专家,实行严格的同行专家匿名审稿制度,每篇稿件均送3位相同领域、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专家评审,不断规范和优化编校制度和专家审稿制度。

经过多年的努力,《生态环境学报》已在我国生态学和环境科学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多年来为中文核心期刊(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2020年各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期刊(CSCD之C库期刊)、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期刊,长期位于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力指数Q1区;2021年入选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Q2区;2020入选中国科协组织各大学会评选的世界“生态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2),即世界知名学术期刊。

据中国知网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2021年11月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21版)》,《生态环境学报》2020年的影响因子为2.667。近几年影响力指数(CI)在74种环境科学类中的排序为4—7。

另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2021年的引证报告,《生态环境学报》2020年的核心影响因子为1.735(在2000余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库中的统计数据)。多年来,核心综合评价总分在38种中国环境科学类核心期刊中的排序为4—7,在8种中国生态学类核心期刊中的排序为3/8。

《生态环境学报》始终立足学术前沿、关注理论创新、突出生态环境综合学科和野外实验研究的特色,已逐步接近国内生态学和环境科学领域的一流学术期刊。多次荣获“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和“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称号。2001年以来连续被评为“广东省优秀期刊”“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和“广东省精品科技期刊”。

《生态环境学报》将继续坚持正确的办刊宗旨,响应国家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战略要求,力争成为世界生态学与环境科学领域中具有重要影响力和显示度的学术期刊,为我省以至我国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作出更大的贡献。

期刊稿约

1.《生态环境学报》是经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正式学术期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4-5906;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44-1661/X。是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中国中文核心期刊(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2017年各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期刊、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数据库期刊。主要刊登国内外生态学和环境科学具有明显创新性和重要意义的原创性研究论文、重大调查研究报告,少量刊登生态学和环境科学重大前沿问题有独到见解和理论建树的综述文章和观点类文章。所有文章要求第一作者在所著述的领域或相关领域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其中,综述文章要求第一作者具有副高级以上的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并且必须全面掌握国内外对所综述的问题的研究动态。本刊面向全国,面向世界,欢迎国内外有关专业的专家、学者投稿。
2.要求研究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在学术上有新的发现、新的观点、新的理论、新的结论,或提出了新的方法,对有关专业领域有所贡献,开创或推进了某方面的研究。涉及地理区域研究的,则区域范围应该较大且具有代表性。若文章的研究对象有行政区域的限制,则该行政区域不能小于一个副省级市。
3.文章要求精练。每篇研究论文、综述一般不超过8个页码(按本刊的版式计算,8页约有1.8万字,特别优秀的研究论文、综述可放宽至10个页码);图表只附最必要的,除必要的说明文字之外,图表之间不要重复。使用规范简化字。
4.每篇文章附上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中文摘要一般为500~600字;关键词3~8个);研究论文中的摘要应包括研究的问题、过程和方法、结果和结论。综述文章的摘要应包括论述的问题、重要进展和作者的新观点、新认识、研究展望。摘要应该有实质性内容,可让读者脱离正文而直接引用。英文摘要(含题目、作者姓名和单位、关键词)以及英文图题、表题请精通英语和本专业的专家(最好是母语为英语的专家)审阅、修改。
5.请在引言中阐明研究现状及本研究的科学、技术问题(前人的研究存在什么问题,因而要开展本研究)以及本研究在科学或技术、其他方面的意义。
6.物种名称在摘要和正文中分别首次出现时,请分别补充拉丁文学名。
7.计量单位要用正确的计量符号表示。
对于组合计量单位(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可单独使用的计量单位组合而成的单位,例如,mg不属组合计量单位,但mg?L-1属组合计量单位),本刊要求其分母写成负指数形式,即单位统一格式为:x·y-n和x·y-n·z-m之类(例如,mg/L写为mg·L-1),请注意单位之间要用居中的运算符“·”(或乘号点),即中间不用斜杠隔开,也不能用小数点或空格代替。可从这里复制运算符“·”,但请注意字号大小。图表中的计量单位也用此格式(同时必须注意其上标和下标格式是否正确)。
计量单位在图表中的格式为:量名称之后加上斜杠,然后加上计量单位;如果该计量单位是组合单位,则要加上圆括号“( )”(半角格式的圆括号)。例如,c/(mol·L-1),其中“c”为量名称“浓度”的符号。
计量单位内不能含有非计量单位的符号或其他文字。
对于计量单位“升”的符号“l”或“L”,本刊今后统一为“L”。毫升为“mL”。
公顷的法定计量单位是“hm2”(其中,h是词头,表示100或102;1 hm2=104 m2),“ha”只是其英文习惯用法,因此,当使用“ha”作为计量单位时,“ha”应改为“hm2”,“ha-1”应改为“hm-2”。
“亩”在科技期刊中已废弃不用(不是法定计量单位),请换算成hm2(公顷)。1 hm2=15亩。不能使用666.7 m2(或其他近似值)来代替亩。
旧计量单位ppm、ppb已不用(ppm即×10-6;ppb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量值),此外,凡涉及用“%”表示某物质的“含量”或“浓度”时,必须视具体情况明确表达为体积分数或质量分数,一般不用“含量”二字(因为概念不清),更不能用“浓度”二字。
按照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规定,某一物质B的“浓度”只能是指“物质B的量浓度”(其定义是:B的物质的量除以混合物的体积。例如:mol·L-1,mmol·L-1,μmol·L-1,mol·m-3。物质的量是以摩尔“mol”来表示的。摩尔是一系统的物质的量,该系统中所包含的基本单元数与0.012 kg 碳12的原子数目相等)。除此之外,不要单独使用“浓度”两字。某一物质B的浓度的符号是“cB”,其中,c为小写、斜体英文字母(这是法定计量单位中关于浓度的符号)。
“mol·kg-1”或“mmol·kg-1”之类,指质量摩尔浓度,行文和图表中用汉字表述时请用“质量摩尔浓度”。某一物质B的质量摩尔浓度的符号是“bB”或“mB”,其中b、m为小写斜体。
在表示液体物质或气体物质的“含量”时,“mg·L-1”或“μg·m-3”及其数量级倍数关系的单位所对应的量名称,指质量浓度,行文和图表中用汉字表述时请用“质量浓度”。某一物质B的质量浓度的符号是“ρB”,其中,ρ为小写、斜体希腊文字母(这是法定计量单位中关于质量浓度的符号)。如果在作图软件中找不到该符号,则它一般要先写在Word文件中,采用“复制-粘贴”的方法来植入图中,可从本通知中复制(注意字号大小),也可在Word的界面中,从“插入”→“符号”中查找“ρ”(指定后显示“GREEK SMALL LETTER”)→按下“确定”,得到ρ后再复制至图中,然后改为斜体ρ。
在表示固体物质或液体物质的“含量”时,“g·kg-1”、“mg·kg-1”之类,以及质量与质量之比得出的“%”(请注意分子分母是同类计量单位才能得出“%”),指质量分数,行文和图表中用汉字表述时请用“质量分数”。某一物质B的质量分数的符号是“ωB”,其中,ω为小写、斜体希腊文字母(这是法定计量单位中关于质量分数的符号)。
在表示气体物质或液体物质的“含量”时,“V1/V2”的比值(例如,某种气体的分体积占该种气体所在的混合气体的总体积的比值),指体积分数,行文和图表中用汉字表述时请用“体积分数”(可以用“%”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例如,体积分数为5%,或体积分数为5×10-2,或体积分数为0.05)。某一物质B的体积分数的符号是“φB”,其中,φ为小写、斜体希腊文字母(这是法定计量单位中关于体积分数的符号)。如在作图软件中找不到该符号,则该符号一般要采用复制-粘贴的方法来植入图中。
关于“含量”一词的用法:在未涉及具体的数量和单位时,可以用“含量”这个泛称,也就是说,在比较含糊的、未出现具体计量单位的情况下,可以暂时使用“含量”一词来概称某物质在某混合物中所占有的量(即“含量”一词是含糊不清的概念,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勉强使用),但在有具体的数量和单位时,应把“含量”改为质量分数或体积分数(视具体计量情况而定),或其他具体的、相应的量名称或量符号。
数值与计量单位符号之间应该空一格(但如果涉及到“%”时,要注意“%”实际上不是计量单位,它与同一数据中的其他数值之间不应空一格)。尤其是图中的数值与计量单位之间要空一格,因为一旦我们打不开作者稿件中的插图,我们就无法修改之。
8.图题和表题必须汉英对照,而图、表中的所有文字(包括图注、表注等等)采用汉英对照或只用英文(计量单位、特殊符号和特殊语种则见本段的说明),其中,罕用的词语最好是汉英对照。全文统一格式,即图题和表题必须汉英对照,而图、表中的文字要么汉英对照,要么只用英文(其中罕用的词语最好是汉英对照)。一般情况下,建议图表中的文字只使用英文(特殊符号和物种拉丁文除外)。图、表中的量符号和单位符号不使用汉英双语对照,而只使用拉丁文、希腊文(或其他特殊符号)和英文,这方面按国家标准执行。
9.关于插图的其他方面:
应先有文字,后才附图表(即文字先行,图表附于有关的文字之后)。
各图请用自然数编号,例如,图1、图2、图3……,文字段落中所谈到的图号与附图的图号要一一对应。
为了提高论文质量和刊物质量,稿件插图尽量使用彩色图和使用彩色印刷。但使用彩印时,印刷厂要另收彩印费,本刊要求作者负担此费用。当不使用彩印时,请注意使用颜色深浅适中的线条、图斑、图例。同一图中有不同的图例进行比较时,要选择区别较明显的图例或图案。对于要使用黑白印刷的稿件,其电子版可以使用彩色图。图中文字必须与正文的颜色一致(即在Word中用“自动”设置的那种颜色)。请作者自己先用黑白打印机打印图件,检查打印效果。图件必须高度清晰、美观、柔和。
本刊对插图的大小作如下的规定:请在Microsoft Word界面中,选择“页面布局”(页面设置)→“纸张”→“A4”(即用A4纸,宽度为21 cm,不要用“自定义大小”),左边距和右边距各设为2 cm,这样设置之后,论文的文字页面宽度将为17 cm;本刊页面分2栏排版,为了使本刊各个半栏图大小看起来较均匀,半栏图的宽度以7.5 cm ± 0.5 cm为宜;通栏图的宽度不要超过16 cm。总的原则是:图件不宜太大,以节省版面,但又要清晰、美观、柔和。可制成半栏图的则尽量制成半栏图(关系到字号的问题,一般不采用拉伸的方法)。
本刊插图的用字大小在定版后的打印效果要与Word中的“六号”字基本相当(有特殊需要时可用大一点或小一点的字号)。统计图如果用Microsoft Excel作图,图中的文字请用Microsoft Excel的“8”或“7.5”号字(作图时Microsoft Excel的“8”或“7.5”号字,打印效果约相当于Microsoft Word的汉语“六号”字大小;用其他软件作图时,所用的字号打印效果要约相当于Microsoft Word的汉语“六号”字)。英文和数字用Times New Roman,汉字用宋体(如有方正宋体简体则更好),除了图下方的图题用黑体字之外,没有特别需要时,图中其他地方都不用黑体字,也不用加粗的字(加粗的字印刷不美观、不太清晰)。要求图中的文字清晰。图中字的颜色请使用与正文一样的颜色(正文在Microsoft Word中是用“自动”设置的那种颜色)。
图中坐标轴的粗细设为0.75磅,内部的线条粗细设为0.5磅,有特殊情况的(例如,较复杂的)图内部线条的粗细可作适当的调整。
请不要使用扫描图、复印图或截图,因为印刷的清晰度和美感受影响(本刊不采用此类稿件),请用直接生成的图件,并尽量用彩色图。
插图要“对号入座”,尤其是有些插图较相似时,要反复仔细检查,避免“张冠李戴”。任何错误,出版后都无法更改。
10.关于表格的其他方面:
各表请用自然数编号,例如,表1、表2、表3……,文字段落中所谈的表号与附表的表号要一一对应。
表格采用三线表,必要时可加辅助横线;取消竖线、斜线。
请在菜单选项中用“插入”“表格”的方式建立表格,预先设计好表格的列数和行数;列与列之间用隐现的表格线段隔开,不用空格隔开,因为后者当调整某一列的位置时,会使其他列发生变动。
半栏表的宽度设定为8.0 cm,通栏表(即宽度占两栏的表)的宽度设定为17.0 cm(通栏表的宽度与页面整行文字的宽度一样)。可制成半栏表的则尽量制成半栏表。表内用“六号”字编排,必要时可用“小六号”字。表中各单元格左右边距调整为0.02 cm。
表格最上面和最下面的横线段粗细设为0.75磅,表头第2条横线段(横贯于表格左右两边)粗细设为0.5磅;若表内需加辅助横线段,则设其为0.25磅。
11.请按国家标准“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和本刊近期的格式著录参考文献。
本刊规定,除学位论文外,非公开出版的请勿引用。作者本人未阅读过的文献也请勿引用(本刊编辑部在碰到问题时,有可能要作者提供原文献)。
为了方便作者增减、更改和编排参考文献,从2014年起,本刊参考文献的标注和著录采用“著者-出版年制”,不采用顺序编码制。
正文引用处的作者姓名和出版年份标注方法如下:
11.1 正文引用处各篇文献的标注内容由著者姓氏(或姓名)与出版年构成,并置于“( )”内。
11.2 若一篇文献只有1位作者,并且文献是英文的,则标注作者的姓,然后加逗号,再写出版年份;若一篇文献只有1位作者,并且其姓名是汉语者,则标注作者的姓名,然后加逗号,再写出版年份。
11.3 若一篇文献有2位以上(含2位)的作者,并且文献是英文的,则只写第1作者的姓,然后加“et al.”和逗号(国家标准在该项的规定中对“et al.”使用了正体),再写出版年份;若一篇文献有2位以上(含2位)的作者,并且其姓名是汉语者,则只写第1作者的姓名,然后加“等”字和逗号,再写出版年份。
11.4 引用某作者同一年的多篇文献时,按照上述引用格式写出的姓名部分若完全相同(包括是否有“et al.”或“等”字),则为了区分各引用处的文献,请在文献出版年份之后按文中引用的先后顺序分别加上“a”、“b”、“c”……例如,“(张三,2008a)”、“(张三,2008b)”、“(张三,2008c)”……又如,“(张三等,2008a)”、“(张三等,2008b)”、“(张三等,2008c)”……
11.5 正文中,同一引用处若需要注明多篇文献,则各篇文献之间的标注使用分号“;”隔开。
11.6 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本专著(书),在正文中标注著者与出版年,并在“( )”外以角标(上标)的形式著录引文页码,例如,“(张三,2008)5-6”……“(张三,2008)20-21”;但是,若同一引用处有多篇文献需要标注,则将多次引用的那本专著的页码写在该文献出版年的右上角,例如,“(张三,20085-6;李四,2009)”……“(张三,200820-21;李四,2010)”。
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方法如下:
文后参考文献不再编号,按著者姓名拼音顺序和出版年排序(操作方法介绍:在Word中指定所有的参考文献之后,按下“A→Z”,选择“段落”和“拼音”升序,按下“确定”,即可一键完成),外文文献在前,汉语文献在后。对于每一篇文献,不得改变文献中原有作者姓名的排序。
请注意正文参考文献标注与文后的参考文献著录要一一对应;要核对参考文献原文,每篇参考文献的著录项都必须完整且正确无误。
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中,文献如有3位以内(含3位)的作者,这3位以内的作者的姓名都要著录;有3位以上的作者,则要写出前3位的姓名,并在第3作者后加“等”字(英文用“et al.”;国家标准对“et al.”的举例中没有用斜体,故本刊对“et al.”暂时不用斜体。“等”字之前用逗号)。
英文文献作者的姓名,第1作者后面的作者写法与第1作者的写法一样,即:姓在前,名在后。欧美作者的名采用缩写字母,缩写名后省略缩写点。同一作者的姓、名之间不用逗号,只以空格隔开,名内的缩写符号之间也用空格隔开。不同作者的姓名之间用逗号隔开(不用“and”连接)。这种著录法也是国家标准的要求。
在英文作者姓名中,姓用全拼,且其所有字母都用大写;名的缩写字母也用大写。
本刊目前要求所有参考文献的刊名和书名均写出全称,请勿缩写。文献标题也要完整写出。刊名后用逗号。刊名不用斜体。
文献是专著的,请在书名后写上:“出版地:出版社名称,页码.”的格式。若有2次或2次以上引用同一本书且在引用处已注明了页码,即出现了上述(F)项的情况,则文后的参考文献列表中可以不再著录引用的页码。
中英文文献都要标注参考文献类型,例如,期刊文献题目后面用[J];专著用[M];论文集用[C];网络版文章用[EB/OL];报纸用[N];报告用[R];标准用[S];专利用[P];学位论文用[D]。每种参考文献的著录项必须完整(包括用方括号标注文献类型),标点符号必须正确。这些都是国家标准的要求。请严格执行国家标准。著录规则举例如下:
期刊论文:作者, 出版年. 题名[J]. 刊名(外文也要写出全称, 不缩写,不用斜体), 卷号(期号): 页码.
专    著:作者, 出版年. 书名[M]. 版本(初版不写). 出版地: 出版者: 页码.
论文集:作者, 出版年. 题名[C] // 文集编者. 文集名. 版本(初版不写). 出版地: 出版者: 页码.
学位论文:作者, 论文完成年. 题名[D]. 论文保存地: 论文保存单位: 页码.
标准文献:作者, 出版年. 标准号, 标准名称, 书名[M]. 版本(初版不写). 出版地: 出版者: 页码.
本刊要求每篇研究论文引用重要的中外文参考文献30篇以上,综述文章引用60篇以上。
请引用较新的、重要的国内外有关文献。
出版年写在作者姓名之后、文献题名之前。
请尽量不引用没有同时公开出版纸质刊物(或专著)的电子文献。如果确实需要引用,则按照国家标准GB/T 7714-2015进行著录,格式如下:
主要责任者(作者). 出版年. 题名: 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 出版地: 出版者, (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 获取和访问路径.
电子文献的著录格式示例:
[1] PACS-L. 1989. the public-access computer systems forum [EB/OL]. Houston, Tex: University of Houston Libraries, [1995-05-17]. http://info.lib.uh.edu/pacsl.html.
[2] 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 Inc. History of OCLC [EB/OL]. [2001-01-08]. http://www.oclc.org/about/history/default.htm.
[3] HOPKINSON A. UNIMARC and metadata: Dublin Core [EB/OL]. [1999-12-08]. http://www.ifla.org/IV/ifla64/138-161e.htm.
[4] TURCOTTE D L. 1992. Fractals and chaos in geology and geophysics [M/OL].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09-23]. http://seg.org/reviews/mccorm30.html. (这第4个例为专著电子文献)
[5] 江向东. 1999. 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处理与图书管理系统解决方案[J/OL]. 情报学报, 18(2): 4[2001-01-18]. http://www.chinainfo.gov.cn/periodical/qbxb/qbxb99/qbxb990203. (这第5个例为期刊电子文献)
著录报纸文章时,除了著录作者、文题、报纸名称、出版日期外,还须在日期后面加注版数:年-月-日(第几版)。
专利文献的著录格式:
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 专利题名: 专利国别, 专利号[文献类型标志]. 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引用日期]. 获取和访问路径.
12.本刊关于文档、页面、字号、字体和行距的一般要求:
请发来Microsoft Word文档。这里再附上有关说明:在Microsoft Word界面的“文件”选项中,选择“页面设置”,再从“页面设置”中选择“纸张”为“A4”(即用A4纸),左边距和右边距各设为2 cm。
正文请用Microsoft Word的“五号”字编排,摘要用Microsoft Word的“小五号”字,参考文献用Microsoft Word的“六号”字。插图中的文字用相当于Microsoft Word的“六号”字(我刊插图的用字大小在定版后的打印效果要与Word中的“六号”字相当,有特殊需要时可用大一点或小一点的字号),表格请用Microsoft Word的“六号”字。
汉语字体,如有安装方正字体,则使用方正字体(如有此条件,以下所讲的黑体和宋体,都使用对应的方正字体)。
汉语部分,正文使用“宋体”;英文使用“Times New Roman”。
论文大标题请用“小二”号黑体。
引言不加标题。
正文中的各级小标题请用阿拉伯数字来编号:
一级小标题用自然数1、2、3…编号,小4号黑体;
二级小标题用1.1、1.2、1.3…;2.1、2.2、2.3…;3.1、3.2、3.3…编号,5号黑体;
三级小标题用1.1.1、1.1.2、1.1.3…;1.2.1、1.2.2、1.2.3…;1.3.1、1.3.2、1.3.3…编号,5号楷体;
四级小标题的编号依上类推。最多写至四级小标题,如果还需要细分,则用“(1)”、“(2)”、“(3)”……编号,四级以后(含四级)小标题都用5号宋体。
为了方便作者,稿件中的各行距都设为“单倍行距”。出版时的行距由编辑部排版时自行处理。
图表中的文字、符号,除图题和表题用黑体之外,都不加粗、不用黑体。图号和表号用自然数编号(例如,图1、图2、图3…;表1、表2、表3…)。
图中坐标轴的粗细设为0.75磅,内部的线条粗细设为0.5磅,有特殊情况的(例如,较复杂的)图内部线条的粗细可作适当的调整。
表格最上面和最下面的横线段粗细设为0.75磅,内部的横线段粗细设为0.5磅。
正文、中文摘要中的标点符号采用全角符号;图表、参考文献、英文摘要中的标点符号采用半角符号;采用半角符号时,标点符号与其后面的文字或符号之间用空格隔开。
关于论文格式(包括参考文献的写法)和标准化、规范化等方面,可上本刊网站查阅本刊近期的实例(免费),方便时也可以到有关图书馆、资料室查阅本刊的印刷本。
拟投来本刊的论文请不要分栏(论文经审查和作者修改后由编辑部排版时分栏);不要设置任何“分栏符”或“分隔符”、“分页符”、“分节符”,等等,以使后续的排版工作能够顺利地进行。
13.请尽量附上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项目及其编号,本刊一般不发表没有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项目的论文。写明所附项目来源处的名号(例如:国家,或某某省、某某部、某某委等)。
14.第一作者简介的内容及其顺序为: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职称、学位(在读的请写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固定电话号码、手机电话号码、电子信箱。
本刊规定,本刊拟采用的稿件不能更改第一作者,若要更改,则只能更改为比原第一作者高职称和高学位的作者(若第一作者已具有正高级职称且为博士,则不能更改)。 
请在稿件的末尾附上详细的、唯一的邮寄地址(含邮政编码)和收件人姓名。地址的要素如下:省、市、区、路、门牌号码、工作或学习单位(较大的单位如大学或学院则至少写至其二级单位,或写至哪个室)。
 

投稿方式

网址和电子邮件地址如下: http://www.jeesci.com editor@jeesci.com 电话号码:020-87024961

独家点评

加急审稿,上传稿件后过了3天就送外审;接着又过了10天查看审稿状态,还是外审,但外审时间发了变化,不明白为什么外审时间变了,审稿状态确没变;中间做别的事情去了,一直没管论文了;等到论文按工作日算时间都有20多天的时候还没有结果,我就发邮件去催审了,结果过了10分钟左右,编辑发了审稿意见,是一张图片,上面写了修录,还给了3条小的修改意见;逐一修改后,上传修改稿,过了15天左右就录用了,这次投稿还算比较顺利吧,希望有对大家有帮助!——网友jdkakls**

期刊评分

版权所有 ©2018 智医创工具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2048712号-4

* 您的姓名:
职务:
公司名称:
联系邮箱:
*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 信息标题:
* 信息内容: